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原创视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千亩黄蜀葵 绽放致富花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9-04 15:42:49 责编: 刘东伟

8月29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利辛县朱集村东周自然村,田地里成片的淡黄色花朵竞相绽放,微风吹过,飘来淡淡花香。

“这叫黄蜀葵,是一种中药材,根、叶、花和种子都能入药,全身都是宝。”朱集村第一书记刘双燕对记者说,黄蜀葵一般夜间开花,早晨是采摘的黄金时段。

今年以来,朱集村引导企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种植了千余亩黄蜀葵,近日已经进入盛花期,丰收在望。

利辛县家德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在朱集村实施中药材“黄蜀葵”的种植收购及加工项目,公司在流转800亩土地的同时,带动朱集村及周边村镇600多农户种植黄蜀葵2000余亩,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的种植模式, 示范带动农户发展黄蜀葵种植促增收。

“公司统一提供苗子,专用农药,专用肥料,包括技术,定期进行管理,跟踪进行技术指导,然后由公司统一回收。”家德福公司负责人朱其伟告诉记者,今年是第一年种,不少群众还在观望,等今年的总收益下来,参与的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明年就会有更多人参与,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

“黄蜀葵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等功效,这两年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材市场行情看好,黄蜀葵亩产收益可达4000元。”家德福公司负责人朱其伟告诉记者,亩产一般情况下有3000斤,花期从8月10日到10月中下旬,长达两个半月,每天早上6点钟以后就可以采摘。两个半月的花期,需要大量人力,朱集村村民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创收的愿望。

“起早些凉快,两个小时能摘百把斤,每斤能拿4毛钱人工费。”趁着初秋清晨的凉爽,村民关莉和邻居一起,穿梭在黄蜀葵地里,熟练地采摘黄蜀葵花。对于贫困户朱其南来说,他的活更“轻松”——往机器里投料,烘干黄蜀葵。

在栽植黄蜀葵的同时,家德福公司还在朱集村设立了集冷藏、烘干为一体的黄蜀葵加工厂,通过烘干、粉碎,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销售给合作商,提高黄蜀葵的经济效益,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我负责分拣花,往机械里面投放,活也不重,一天给80块钱,还管一顿饭。”朱其南说,烘干设备投入使用后,工厂设在家门口,他一直在厂里负责往烘干机里投放花朵,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从一开始的土地流转,到采摘种植,到现在产品的初加工,村民和贫困户参与到各个环节,从中能获得收益。”村第一书记刘双燕说,现在是黄蜀葵的盛花期,每天的用工量可以达到上百人。

黄蜀葵种植只是朱集村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一个方面,2015年至今,该村建设3.9KW户用光伏电站35座和187.2KW村级光伏电站两座,建设养殖大棚2座,投资百万元建设了村扶贫园区、产业基地和特色种养业项目提升工程,村集体收入由2015年的0元增长至2019年的68.35万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3.91%下降至目前的0.46%,不仅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村里有了钱,便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改善上下工夫。“村集体收入是全体村民的,要让大伙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带来的好处。”刘双燕向记者介绍,目前,全村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18年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家家户户用上得到全面保障。2014至2019年,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千亿斤粮食增长工程、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等项目修建道路11.85千米,实现庄庄通硬化路目标,70%以上农户实现了“户户通”,2019年全村共安装路灯185盏,覆盖全村8个自然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17年8月,村文化广场、图书室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村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读书场所。村内设有两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改善硬件设施,能够满足村民适龄儿童教育,无适龄儿童辍学。村卫生室达标,可以解决村民小病不出村、分级诊疗需求。网络覆盖村内辖下所有自然庄,实现人人都能上网。

近日,朱集村在利辛县文明办的指导下,将闲置的加工车间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大礼堂,同时组建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近期,村民自发组织的西淝河文艺团正在排演小品戏剧《扶贫路上》。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决战之年,我最期待的就是村里所有的贫困户都可以脱贫,可以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朱集村第一书记刘双燕说。

(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汝雪枫 摄影 吴文兵 视频 刘子凌)

    相关新闻
给地铁钢轨做“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