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池州
池州市东至县花园乡双河村驻村工作队:
“驻村”更“驻心” 实干促振兴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25-08-20 16:55:49 责编: 潘琛琛

2024年以来,东至县花园乡双河村驻村工作队紧盯“强组织、促增收、保民生、办实事”的工作目标,与该村“两委”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紧密配合、出智出力、释放能量,取得了队伍活力“足”、群众腰包“鼓”、人民生活“甜”、干群关系“密”的良好效果,全力做到从“驻”村到“助”村的转变,实现选派工作高质高效地开展。

聚焦“强组织”,多措并举夯基础,让队伍活力更足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采取交流研讨、宣讲阐述、案例教学、“线上+线下”等方式组织党员开展学习,2024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学习12次,累计向在外流动党员寄送学习书籍33本,乡联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作党课报告6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发展党员1名,此外,全村12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2025年3月招录一名90后的村级后备干部。

image.png

召开村三委、工作队工作会议

注重组织引领,高效开展工作。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学习教育与推动本村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查摆自身问题并及时整改,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工作落实;常态化开展“开门教育”,利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乡贤、退伍军人等群体节假日返乡的机会,组织召开恳谈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对党员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意见建议,以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共收集解决群众意见建议12条。

聚焦“促增收”,因地制宜抓发展,让群众腰包更鼓

探索发展新路径。双河村于2019年引进优秀品种太空莲,进行规模化种植,2021年达到350亩种植规模。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更新,对非农化非粮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国家政策调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集思广益,围绕双河村现有山场资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顺利完成北冲山林场收购,积极谋划发展北冲山茶园种植项目,全面推进白茶种植,探索可带动村民持续致富的产业新路径。截至2024年4月,共种植了150余亩的安吉白茶,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村集体增收大于15万元/年,带动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人均增收4000元/年,同时,也为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期将积极联系省市县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力争打造双河村特色茶品牌。

image.png

白茶基地全貌

巩固发展新动能。双河村于2021年开始探索火龙果种植,2024年火龙果产量约7000公斤,销售额接近8万元,联农带农机制解决了40余人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了10余户脱贫户稳定增收。2025年以来,继续加强对火龙果基地精细化的管护,定期开展除草、下肥和人工授粉等,在7月中旬已全面上市,已完成前2批次的采摘,共计3000公斤左右,销售额3万余元,目前已与东至县电商服务中心对接,拟在后期开展“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2025年预计产量超过10000公斤,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2万余元。

聚焦“保民生”,筑牢保障兜底线,让人民生活更甜

强化防贫动态监测。驻村以来,工作队主动融入群众当中,入户实地“看”生活状况、“问”政策落实,“排”农户潜在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风险消除是否稳定等。截至目前,工作队同村“两委”及网格员共计开展入户走访排查80余次,收集解决问题16条。

细化各项帮扶措施。在充分了解脱贫户家庭情况后,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结合每户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一户一方案”,并为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并且符合条件的农户申请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低保等惠民措施,用心用情用行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送温暖。截至目前,共计为群众办理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10人次,帮助1户脱贫户申请办理残疾证,2户监测预警户申报低保。

image.png

帮助脱贫户申请残疾证并送轮椅上门

美化生态宜居乡村。2024年以来,新建休闲文化和健身活动场所2840平方米,修缮山塘4座、改厕34个;实施亮化工程,安装高标准太阳能路灯36盏;拆除破旧房屋7间;新建麻山组和北岸组舂米房,投入8万元用于北岸组居民点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最大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促进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双河村先后被评为县级美丽乡村、省级和美乡村。

聚焦“办实事”,倾情帮扶暖民心,让干群关系更密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双河村建立了“线上+线下”的群众诉求响应机制,针对村内“一老一小”的现实,成立了“河风习习”服务志愿服务队,坚持每月开展2次走访,每季度召开1次工作例会。以“便民”“安民”“助民”为基本遵照,聚焦群众需求,实行“群众点单、志愿接单”服务模式,重点围绕村里的重点群体,开展政策宣讲、文明劝导、应急救援、帮老助残、便民助民、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以来,化解调处矛盾纠纷6起、送医就诊20余人次、上门服务40余人次、帮助代购物资20余人次。

image.png

开展义诊活动

实行“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服务体系。通过党支部统筹、党小组协调、党员落实的方式,帮助协调县乡两级医院到村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和免费体检;积极联系市县摄影协会到村开展公益活动,组织摄影师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为群众拍摄肖像、全家福,现场打印并装框80余幅,赠送给群众,受到村民一致好评。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了60余场次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受益群众达到400余人次,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梁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