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图片新闻
“黄山+”释放无限魅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8-11-16 08:55:11 责编: 刘东伟



本网讯 11月15日,2018年黄山旅游节暨第七届安徽国际旅行商大会开幕式在黄山市举行。最近一段时间,黄山市相继举办和承办各类研讨、展览、赛事等主题活动,回望走过的路,展望前行的路,致敬改革开放40年。

一条江折射生态文明

11月10日—12日,第十六届中国水论坛暨第二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在黄山市举办。在4个月前,由省委宣传部和黄山市委主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安江实践”理论研讨会也在黄山市举行。

参加上述两个会议的中国水论坛常设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认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第十六届中国水论坛与第二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同步举办,国内外千余名专家学者云集黄山,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新安江流域是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全国和全世界水资源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研究、总结和推广。

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是皖浙两省上下游群众共同的“母亲河”,也是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先行探索地,见证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流域上下游群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呵护新安江一江清水,是黄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目前黄山市森林覆盖率82.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3倍;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7个百分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79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3.2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1%,今年上半年在全国169个重点监测市中位居第二。

10月中旬,皖浙两省正式签署《关于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标志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由两轮试点转向常态化、长效化的新阶段。 10月下午,黄山市作为唯一的浙江省外城市,被批准加入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新安江上下游从此由“共饮一江水”迈向“共享一个圈”。

保护生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黄山市坚守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的探索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和企业界的关注。 10月25日,全国安徽商会会长联席会议在黄山市召开,交流和探讨新形势下商会组织和企业发展新模式。 10月30日,黄山市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打造全球旅游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样板。 11月3日,首届“安财(黄山)国际金融论坛”在黄山市举办,论坛以“新时代:绿色发展新金融”为主题,探索实体经济绿色发展与金融机构绿色追求相融合的新路径。次日,“首届黄山资本市场高峰论坛”在黄山市开幕,与会代表研讨和交流了如何借力资本市场加速地方产业跨越发展。

一座山竖起旅游坐标

1979年,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并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拉开了黄山发展乃至中国现代旅游的大幕。 40年来,黄山坚持规划引领、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实践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的自然保护地。

11月1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在黄山市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林草局、国家文物局等主管部门,以及国内外名录遗产管理单位,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专家代表180余人参加。本次对话会聚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助力可持续发展”主题,举办多场报告会和专题讨论,并推广了黄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从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拓展。近年来,黄山市以“旅游+”为主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探索发展摄影产业、体育产业、民宿产业、智慧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与农业、生态、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今年前三季度,该市接待中外游客5037万人次,预计全年将超过6500万人次。

黄山市结合山区和旅游区实际,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休闲农业发展之路。目前,该市所有区县全部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区县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县,有近200个行政村、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乡村旅游年接待量占全省22%,乡村旅游总收入占全省40%。 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休闲农业黄山峰会在黄山市举行,峰会以“新田园、新乡村、新融合、新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了黄山休闲农业和全域旅游的发展成果,吸引了全国各省(市、区)的涉农部门、高校院所以及相关企业近600人参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总体看,黄山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探索成绩不俗,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理念、技术、方式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国有传统景区面临客源分流的冲击和门票价格下调的压力。在此背景下,10月19日,黄山市政府联合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在休宁齐云山共同主办了2018未来景区发展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文创、科技与美丽风景新空间为主题,重点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新思路。与会代表结合各地传统景区发展现状,建议传统景区以共享为理念、全域为视野、优质为抓手,以新技术、新业态为路径,打造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为游客提供好看、好玩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让美丽景区日益成为美好生活的新内容。

一座城彰显文化底蕴

10月28日,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和黄山国际山地马拉松赛在黄山风景区鸣枪,3000多名中外登山爱好者参赛;11月10日,“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黄山徽州区站暨徽州区首届红色定向赛举办,全国各地近700名定向运动爱好者参加了比赛。

如果说运动彰显一座城市的活力,那么文化则映射一座城市的魅力。 11月1日,第十三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演出在歙县徽州府衙广场举行,并在多个乡镇设立分会场;11月8日,“回望走过的路——黄山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开展,展览设摄影、书画、文化作品三个展区,共展出220多幅照片、100幅书画作品和73类书籍、14类视频作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化。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黄山市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发祥地,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称国内地域文化的三大显学。因此,徽州文化无疑是黄山旅游最具魅力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

黄山市现存8000多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多种文献、13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超百万件徽州文书。黄山市市委书记任泽锋认为,徽州文化的精华不在博物馆,而是浸润于徽州乡村的日常生活中,展现于妙手生花的传统技艺中,徜徉于古色古香的村落民居中,堪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袖珍经典和精致标本。

10月20日至21日,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市举行,来自法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徽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展示了中原文化的漫衍、嬗变,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活标本。

如何把文化融入旅游,打造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让美丽景区日益成为美好生活的新内容?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刘伯山认为,活态传承的徽文化,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的多样性、体验性,推动了全域旅游发展,也为重构乡风文明、壮大非遗产业、探索徽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支撑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11月8日,2018年黄山国际乡村摄影节暨第十三届黟县国际乡村摄影大展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举行。此次大展分国际展和国内展两大部分150个主题,约3200余幅摄影作品参展,通过镜头展现了黄山市乃至我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黄山市发展摄影产业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2011年起,黄山市率先打造179个“百佳摄影点”,出台了国内首个摄影产业专项规划,开发了20多条线路、10大类50多个摄影系列产品,把游客引导和分流到更远更广的乡村,摄影也成了黄山市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和最具情怀的旅游业态。

采访手记

最近以来,黄山市相继举办了会议研讨、展览展陈、节庆赛事等一系列活动,看似主题各异,实则耐人寻味。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全面、更深刻地推进改革开放。细细梳理,黄山市的这些活动主要聚焦旅游、生态、文化三大优势,共同的一条主线都是说变化、话发展。透过这些活动,映射出改革开放以来黄山市知名度的扩大、品牌力的增强、创新力的提升,而这些恰恰是黄山市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底气,也是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山市依托旅游、文化、生态特色优势,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深度融合,群策群力推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这或许是我们从黄山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中捕捉到的重要信号。(记者 吴江海)

    相关新闻
安徽歙县:“徽州灯笼柿”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