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影像】电力“动脉”新跨越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1-08 08:25:14
责编:
刘东伟


本网讯 2018年12月31日15时20分,在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的古泉换流站,调试总指挥下达指令:“各单位请注意,‘吉泉’直流四阀组同时解锁,解锁后电压±1100千伏,输送功率1200MW,现在开始发令:5、4、3、2、1,执行!”在现场十余家参建单位人员的注视下,控制屏上电压、电流和功率指数随即上升,24台换流变发出沉稳的轰鸣声,标志着“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具备双极全电压满功率输电能力!在世界上首次实现±1100千伏电压情况下把3293公里外的1200MW的清洁能源送到安徽古泉换流站。
在“吉泉”特高压工程建设的1000多天里,我省电力系统参建者见证了“四最工程”的从无到有,参与了工程每一个节点任务的完成,终于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实现工程应用。这对保障华东地区能源安全,缓解华东地区能源供需矛盾、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安徽作为华东电网枢纽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
电力发展见证时代进步。1996年,全省实现“村村通电”目标;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户户通电”,全省10742户无电户结束了无电的历史。2017年,随着9680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部竣工,安徽又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动力电、机井通电,提前完成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有效满足省内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发展、农民消费升级的用电需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电网完成了从220千伏电网为主的煤电输出重地到1100千伏华东特高压电网枢纽的转变,纵横交织的输电线路仿佛血管,源源不断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能量。截至目前,皖江之上已拥有不同等级的13条跨江线路,成为沟通皖南皖北、向华东地区输送电能的重要电力通道。
(记者 姚林 通讯员 刘雪松 马志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