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图片新闻
返乡创业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11-28 08:56:36 责编: 刘东伟

11月1日,合肥市肥东县元疃镇安徽食必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将花生苗种子整齐摆放在种植箱内。

11月1日,合肥市肥东县元疃镇安徽食必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数智生产车间外,杨阳在自主研发的食用菌种植环境专家控制系统上操作。

11月1日,合肥市肥东县元疃镇安徽食必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数智生产车间内,杨阳及其团队在采收食用菌。

11月1日,合肥市肥东县元疃镇安徽食必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数智生产车间内,杨阳在察看食用菌生长情况。

“新农人”杨阳今年35岁,硕士、博士均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2023年12月回到家乡肥东县元疃镇,和同学一起创办农业科技公司,打造数智生产车间,聘用当地农民开展有机蔬菜种植,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杨阳本科学的是空乘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国外交流,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让他深受触动。他觉得中国的乡村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心中种下了科技兴农梦。

跨专业考研,先后取得蔬菜学硕士、博士学位的杨阳,利用所学知识,自主研发了食用菌种植环境专家控制系统。这套系统能实时监控和调节温度、湿度、光线、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指标,设置最适合蔬菜生长的环境。普通的食用菌夏季冬季生长缓慢,在数智生产车间里的食用菌生长不受季节的影响,可以实现四季采收。“有了这套系统,生产车间就像拥有了一个‘智慧管家’。”杨阳自豪地告诉记者,“实现了集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工厂化种植模式后,蔬菜产业再也不用‘望天收’了。”一个生产车间只有48平方米,却存放了1万余个菌包,在7天至10天的一个生产周期,大约就可以出一茬5000斤平菇。一个数智生产车间一年有20余万斤食用菌产出,以一斤6元的批发价卖给超市,一年的产值有100多万元。除了食用菌数智生产车间外,公司还拥有蒜黄和芽苗菜数智生产车间。目前生产出的平菇、蒜黄和花生芽成为超市俏销商品,供不应求。杨阳表示,目前只是生产示范阶段,下一步,在政府的支持下会扩大产能,将自主研发的成熟系统向广大农户推广,进行科技赋能,还会研发更适合工厂化生产的蔬菜品种供种植户选用。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涌现出一批像杨阳一样的博士们走出实验室,走进试验田,投身农业农村发展,成为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他们扎根农村,助力农业加速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王兰兰 摄影报道)


11月8日,张梓萌在淮北市万嘉禽业有限公司规模化养殖基地智慧鸡舍里查看鸡的健康状况。

11月8日,淮北市万嘉禽业有限公司规模化养殖基地智慧鸡舍里,集成系统实时控制温度、光线、风量等指标。

11月8日,张梓萌(左)与员工一同在规模化养殖基地里规划以后的发展。

环境干净整洁的规模化养殖基地智慧鸡舍。

张梓萌,淮北市万嘉禽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出生在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一个小村庄,2020年他毅然放弃国外银行的高薪工作,选择返乡创业。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创建了一家白羽肉鸡养殖企业,开始从事畜牧产业。

从创业起,他就确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向养殖户提供仔鸡和标准化饲料以及全程技术服务,并保证养殖户的成品出栏鸡销售。这样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户的生产效益,还降低了养殖风险。

科技的发展给白羽肉鸡养殖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经过不断地钻研探索,设备升级改良,公司团队发明了具有加热功能的喂水器等10项国家专利技术,并率先在皖北地区采用了先进的笼养通风管理技术。张梓萌表示,通过数字化设备和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鸡舍拥有了一个“智慧管家”,可实时调节温度、光线、风量等指标,确保鸡舍环境适宜。养殖场已实现1人饲养4万只白羽肉鸡的效率。2024年,公司入选为国家级科技中小型企业。该养殖场还获2023年度安徽省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省级达标养殖场称号。目前,公司自有饲养场加农户单批次存栏白羽肉鸡在100万只左右,年出栏量达600万只,年产值6000多万元。公司于2023年获第七批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自身发展的同时,张梓萌也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除了自有规模化养殖基地,还带动60多户养殖户就业,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他因创新创业而荣获淮北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本报记者 王兰兰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