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徽评
  • 徙木立信严作风 久久为功筑根基

    从“徙木立信”的庄严承诺,到“成风化俗”的久久为功,作风建设始终是党永葆生机、赢得民心的关键所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的壮阔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将作风建设抓常抓细,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扎根、在末端见效,为民族复兴伟业筑牢政治根基。

    2025-06-20 16:48:22
  • 在思想源头上构筑不可腐蚀的堤坝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廉政教育绝非简单的道德说教或形式主义的过场,而是反腐败斗争的第一道防线,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基础工程。当一些党员干部在诱惑面前失守底线,当个别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些问题的发生,是否与廉政教育的虚化、弱化、形式化有关?深化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正是要从源头上解决“不想腐”的问题,在灵魂深处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长城。

    2025-06-20 16:49:31
  • 锤炼过硬作风 永葆党员干部政治本色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党员干部的作风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更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需从思想教育、制度约束、监督问责等多方面发力,才能永葆政治本色,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2025-06-20 16:50:09
  • 开门纳谏聚民心 躬身力行转作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前,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而“开门教育”为学习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党密切联系群众、转变作风的生动实践,让群众走进作风建设,让作风建设走进群众心里,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2025-06-20 16:53:40
  • 民生春风暖沃野 答好乡村“急难愁盼”新考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如春风拂面,精准指向了人民群众心头最深的牵挂。那些看似细微的“急难愁盼”,正是丈量治理温度的标尺,是叩问初心的试金石。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时代问卷,唯有将民生情怀熔铸于行动,方能以真心实意将民生底色染得更暖,让幸福之光愈发璀璨。

    2025-06-20 16:56:08
  • 破除 “四风”,永葆政治本色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犹如附着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毒瘤,侵蚀着党的执政根基,损害着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破除“四风”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之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

    2025-06-19 10:48:38
  • “乡村著名行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3年9月,安徽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通过对乡村地名命名、设标、上图、发展信息服务、挖掘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充分发挥地名价值,为乡村振兴赋能。

    2025-06-19 15:20:55
  • 三维模式聚才引智,绘好县域发展“振兴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党。乡情纽带唤起情感认同,“飞地”模式打破空间藩篱,党管人才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三者如齿轮咬合,不仅让乡村焕发活力,更让人才找到价值坐标。

    2025-06-20 15:53:37
  • 以“严”字打底,让作风建设在“深耕细作”中见行见效

    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开展,这既是对作风建设“压舱石”的再夯实,更是对“赶考”路上初心使命的再校准。从“徙木立信”的破题之举,到“化风成俗”的长效之治,中央八项规定始终如同一把“戒尺”,丈量着管党治党的深度,更标注着民心向背的刻度。对党员干部而言,唯有以“严”字打底、“实”字为要,方能在作风建设的“考场”上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

    2025-06-18 15:27:23
  • 做个好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彼此温暖

    2019年,霍山县的中学生金正林确诊急性白血病,医药费用高昂,母亲胡奇卉无奈在网上发起筹款,28689位网友接力奉献爱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今,儿子康复,胡奇卉将当年筹到的589092元善款,通过筹款平台,如数归还给每一位素未谋面的爱心人士。

    2025-06-19 15:18:52
  • 何时把“徽式快乐”打包带回家

    最近,安徽的邻居江苏着实“火”出圈了。从“苏超”联赛吸引全民观战,到这两天“苏超”文创接着花式“整活”,展现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江苏形象。

    2025-06-19 15:19:33
  • 六尺巷,历史回响中的基层智慧

    在安徽桐城,一条狭窄的巷子穿越时空,无声讲述着清代大学士张英“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千古佳话。这“让墙三尺”的举动,早已超越邻里纠纷的解决之道,成为权力谦抑、官德修养的生动诠释。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今日基层治理,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的落实,六尺巷的智慧竟如此鲜活而深刻。

    2025-06-18 15:27:28
  • 答好“初心、机制、实效”三张卷,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广大基层干部要答好“初心使命、制度机制、服务实效”三张考卷,让“基层之治”为“中国之治”夯基固本,书写民生幸福的时代答卷。

    2025-06-18 15:27:33
  • 让基层年轻干部在淬炼中绽放青春之光

    基层是治国安邦的基石,年轻干部则是推动基层发展的“源头活水”。当下,越来越多“90后”“00后”走进乡村田野、社区街巷,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但如何让他们在泥土中扎根、在磨砺中成长,仍是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

    2025-06-18 15: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