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楚江秋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4-12 08:09:35 责编: 武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全速奔跑在现代化的赛道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突破路径依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行所构建和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后发国家欲通过经济赶超推进现代化进程,保持国家独立性和政治自主性,绝非易事。面对西方发展逻辑的强大惯性,面对西方大国的强大统治力,面对西方现代化的诱人成果,广大发展中国家要么选择依附性的发展,要么选择脱钩后的贫穷。近代以来,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之路都无法摆脱“依附”还是“脱钩”的两难选择。但事实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西方现代化模式只是一个“发展的幻象”,发展中国家无论怎样以西方为师,大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没有真正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依附”发展或“脱钩”发展的二元难题,走出了一条发展新道路: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同时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保持了发展的独立自主性,从而为世界上那些既追求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奋斗的结果,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决议》把“坚持独立自主”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坚持独立自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显著特征。

中国发展的最大启示,就是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既要借鉴别国经验,更要立足本国实际,依据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决定。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各国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发展经验,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一家说了算。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不能解决本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和现实性问题,能不能改善民生、增进福祉,能不能得到人民的赞成和拥护。

坚持并联式发展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地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深刻改变了全球制造业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后发国家,通过工业化驱动现代化都是必然的路径选择。尽管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无疑是现代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工业化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是主动顺应和引领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的有效举措。并联式叠加发展的现代化思想和实践,带来了中国生产力大发展。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信息化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正在深刻重塑人类社会,也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面向未来,要继续把握信息革命机遇,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优势,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引领,加快实现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个时期以来,人类现代化进程遭遇狭隘民族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逆风逆流,世界共同发展步伐遇到阻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度不确定性对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构成挑战。党的十八大后,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总结和发展中国多年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智慧,着眼于实现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共同利益,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决心和行动。

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接力跑,中国已经跑出了一个好成绩,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把握历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倡导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商量解决国际事务,为破解当今世界难题、开辟人类现代化光明前景作出积极贡献。“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东升西降”的历史趋势都说明,时与势在中国一边,道义和人心在中国一边。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狭隘的“西方中心论”的超越,开辟了人类走向“真正的普遍的文明”的现实途径,成为引领时代变局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楚江秋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李陈续:以创新破困局开新局,努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