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安徽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争当先锋,完成了从长三角“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华丽蜕变。然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高、产业集群跨区域融合不深等问题成为安徽进一步展现更大作为的主要障碍。未来,安徽进一步深度融入长三角的重心需转向促进等高对接和优势塑造,完善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完善长江(安徽)经济带沿线先发地区交通枢纽建设机制,联动沪苏浙率先建立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发展体制机制。探索落后地区基础设施补短板机制,围绕主要通道和重点项目与沪苏浙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投资和建设合作机制。
健全跨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协同策源机制,建立跨区域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协同投入机制,打造全国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协同提升示范区。建立重大科创平台联合共建体制机制,与沪苏浙共同设计完善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合作共建机制和创新平台成果联合共享机制。建立长三角高层次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和引进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集聚高地。构建跨区域优势产业相互配套、错位发展的体制机制,合作设立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基金,发挥量子信息等领域优势,与沪苏浙共同打造国际影响力产业集群,探索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协商对话机制和产业转移激励机制。
完善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体制机制。紧抓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修复重大任务,探索共建长三角高水平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健全长三角全域生态保护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构建长三角地区整体联动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打造科技引领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健全公共服务一体化体制机制。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动整体公共服务能力向更高水平迈进。建立优质公共服务机构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动态流动。
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探索文化价值挖掘机制,建立跨区域文旅协同发展机制,为优秀传统文化在跨区域交流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加快完善现代绿色农业跨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发挥绿色农产品种养、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协同交流,联合推进区域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品牌化。
■ 韩建雨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