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理论
从宋代苍坡谈永嘉学派的生命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5-13 07:29:26 责编: 武静

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浙江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同朱熹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争鸣,构成了中国思想史的一座高峰。苍坡古村,位于温州永嘉,是南宋永嘉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支点。叶适(1150年—1223年)是集永嘉事功学派的大成者,他自苍坡学习,从楠溪出发,走向浙东,走向全国,建功立业,晚年栖影家乡,讲学水心,躬耕罗浮,悠游中塘,形成系统的事功思想体系。然而,苍坡李氏家学为叶适奠定最初的学术基础和广泛的师友渊源关系,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叶适的《水心文集》和苍坡《李氏宗谱》等温州地方文献表明,苍坡不仅是文人修身养性的家园,更是孕育永嘉学派事功学说的一方沃土。

苍坡李氏家族师承是永嘉学派重要的文化支点。学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赖于师传、读书和友好的论讨。苍坡李氏家学渊源深厚,武有崇宁(1102年—1106年)间武进士、步骑将领李邦征辽捐躯的壮烈故事;文有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舒州知州李异(字“同叔”);至于李仲举父子更是“家行修,本学明”,被永嘉学派著名学家郑伯熊与薛季宣引为亲友。同时,苍坡李氏还乐于释放本族的优秀文化,培养了像叶适这样的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使李氏家学通过叶适发扬光大。八百多年前,叶适随同父母迁居苍墩(后改名苍坡),师从李伯钧,以师子李源为友。李伯钧勤心学问,被宋傅、郑伯熊、郑伯英、薛季宣、陈傅良等学者引为亲友,为童年时期的叶适提供优质的启蒙教育和良好的师友网络。后来,叶适和学友蔡幼学(郑伯英女婿)收李源之子义方、义问、义崇为门徒,悉心指导,提升了苍坡李氏家族的教育文化水平。此后,义问之子梦震、义崇之婿戴侗皆中进士,延续李氏家学,持久而不衰。

永嘉学派的重商精神对“温州模式”的影响。南宋时期,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盛行全国,其末流空谈义理、不务实际,而永嘉学派则注重事功,“教人就事上理会”,提倡实地考察事物,接触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思想水平和办事能力,以达到挽救国家危机巩固南宋统治的目标,这在当时具有积极而进步的意义。弘扬先人德行,激励后学成材。“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由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1998年,温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将温州人精神概括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在群众中成为广泛共识。纵观历史,温州地区无论在南宋之前环山临海的抑农现状,还是南宋经济社会发展下学术思想关注现实的工商改良,抑或晚清的实业救国及新中国的“温州模式”,无一不是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现实中思变化的温州智慧。如今,温州商人是浙商群体中在全球地域分布最广的一支。现代浙商文化的历史起源,充分借鉴了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这一文化基因以温州永嘉学派和金华永康学派为代表,在舍利取义、以农为本的农耕社会中开始强调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观念,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新。

深化永嘉学派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王梓材、冯云濠《宋元学案补遗》广搜文献,表彰叶适及其师友、门徒的学术贡献。永嘉学派事功思想的重商精神,在温州人民中得到流传,助推今天温州经济发展的奇迹。今天人们在探索改革开放后“温州模式”产生的思想渊源,仍然可以从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中找到传承的联系。进一步弄清永嘉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依然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永嘉县古村落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李东峰

    相关新闻
“温州模式”文化基因的人民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