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五个“区块链接”建设,是我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块”上链接,可全方位加强城与城、区与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我省与沪苏浙的等高对接。
7月13日,亳州高新区与上海青浦工业园区签订园区合作共建战略协议。双方决定,将充分发挥上海青浦区在创新要素、产业资源、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利用亳州高新区交通便捷、要素资源充裕、发展空间广阔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产业转移“园中园”,重点推荐一批产业契合度高的优质企业转移到亳州发展,并开展全方位合作与交流,推动两地创新协同发展。
类似这样的城区对口合作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围绕产业协同,合肥市与杭州市推进合杭梦想小镇建设和合杭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淮北市与上海嘉定区签署农业合作协议,将在农产品市场推广、农业种质资源研发、农业技术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围绕民生共享方面,芜湖市与上海普陀区、江苏苏州市、浙江嘉兴市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六安市与上海奉贤区、江苏常州市、浙江丽水市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战略合作。
五个“区块链接”全面发力。一年来,我省通过共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共建“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共建各类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动各市城区与沪苏浙相关市城区对口合作,推动16个省辖市与沪苏浙相关市(区)结对共建,一体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具体合作中,我省制定政策措施,高质量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规划建设;在长三角率先出台“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支持政策,强化组织机构、国土空间规划支持和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1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特别政策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创建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全省14个市与沪苏浙17个城市签订26个战略合作协议,22个城区与沪苏浙20个城区开展对口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
皖北,作为长三角欠发达地区,是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是我省推进五个“区块链接”建设的重要一环。我省以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为突破口,持续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积极用好国家24条支持政策,制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以园中园、投资合作等模式深化与沪苏浙园区共建,加快建设“6+2+N”承接平台。今年上半年,皖北集聚区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897个,实际到位资金1654亿元,同比增长38.1%。
(本网记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