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球的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受全球玩家青睐的游戏《黑神话:悟空》、春晚上扭秧歌跳舞的机器人……这些创新成果及其所在企业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浙江杭州。
这个蛇年春节,杭州凭“杭州六小龙”等现象级创新成就出圈。而随后,南京也因“灵魂拷问”式的反思受到广泛关注。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说过这样一句话:“创新往往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来的。”
无论是杭州确实值得对标学习的创新土壤,还是南京的主动追问与学习,无非都是奔向同一个方向:探寻创新的规律,站到规律指引的方向上,做创新的陪伴者、陪跑者、同行者。
正如江苏主流媒体所体所言,创新不需要“风口缺席的焦虑”。
创新,本就是展现“人无我有”的创造性动作。杭州的出圈,也表明整个长三角地区称得上是创新的“优等生”。
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赋予南京、杭州、合肥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地位。其实,在这一波学习和反思引爆舆论场之前,安徽特别是安徽省会合肥在科创上很多动作也都受到过现象级关注。
安徽一直视创新为“金字招牌”。当前的一波“学习杭州”的关注与讨论的热潮,相信对安徽这个创新“特长生”如何拼创新也会有所启迪。
向杭州学什么?
杭州“六小龙”,分别是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
深度求索公司开发出DeepSeek,游戏科学开发出现象级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宇树科技开发出春晚扭秧歌机器人,强脑科技深耕脑机接口领域,云深处科技聚焦智能机器人制造,群核科技研发云设计软件系统。
图片来源:大公报
“六小龙”的创始人大部分不是杭州人,但他们纷纷选择了在杭州创业。
为什么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杭州?
在杭州创业者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政府工作人员带着投资机构负责人直接到创业公司现场办公。这种“政府搭台、资本唱戏”的做法,在其他地方并不鲜见,但杭州把它发挥到了另一种高度,那就是“给钱、给政策且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2015年,杭州推出“创新创业新天堂”计划,率先将政府引导基金从财政预算单列,允许最高30%的亏损容忍度。比如,让宇树科技在研发“机器狗”时,获得了政府基金2000万元的风险注资。
资本往往是厌恶风险的。不少政府部门往往也更倾向于“做稳妥的事”。然而,创新本就风险很大,“失败是多数,成功的是少数”是创新的规律。因此,杭州做到的就是更加遵循创新的规律,给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耐心的呵护培育。
杭州的人才政策也体现了“实用主义”。2020年推出的“西湖英才计划”,允许企业用期权抵扣个税。游戏科学在开发《黑神话:悟空》时,正是通过这种政策留住了来自育碧、EA的顶尖游戏工程师。
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许多文章都做了深入分析,归根结底一个词:产业生态。这里的生态,既是一种土壤,也是一种创新的演化。
杭州孕育出阿里巴巴这个改变中国商业形态的超级平台,带来电商、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培养出10万量级的数字经济人才。
当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时,杭州开启创新的转向。2017年,之江实验室成立。2020年,阿里达摩院发布中文大模型。2022年,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
DeepSeek的创始团队来自浙大CAD实验室,在底层依托阿里云算力底座,中间层依靠的是企业的算力集群,应用层来自大量的钉钉用户。正是得益于“芯片设计-算力集群-场景落地”的完整产业链,DeepSeek的算力成本才能大大降低,实现“如鱼得水”。
另一个原因,有媒体归结为杭州的资本生态特质,那就是既有阿里战投这样的产业资本,也有银杏谷、元璟等专注硬科技的基金,更有大量从传统制造业溢出的民间资本。这种多元资本结构,既能为宇树科技这样的硬件创新提供耐心资本,也能为DeepSeek这样的基础研究保留试错空间。
杭州组建的科创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创”,创新基金聚焦“投强投大投产业”,目前两大千亿基金批复总规模已超18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1350亿元,累计投资金额725亿元。
“六小龙”的出现,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自一座城市深厚的创新文化积淀和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坚持长期主义的共同结果。
每条创新“龙”都值得尊敬
出圈的“杭州六小龙”,让其他省市羡慕,也触发了不少焦虑情绪: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这样的“六小龙”?
自省是前进的动力。但必须看到,AI等风口催生的“杭州六小龙”作为创新的新锐力量理当享受掌声,但更多城市更多领域涌现的每条“创新龙”抑或“创新小龙”都值得尊敬。
南京、杭州、合肥,这三座城市都属于长三角地区的省会,三座城市各有所长。
有媒体这么评价:南京注重综合发展,科研比较强,从汽车到软件,从钢铁石化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都有布局,核心是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之重器。
杭州的特色是数字经济,产业不断迭代衍生,其底层逻辑是面向市场化、消费端的体系化能力。
至于合肥,科研方面优势在于大科学装置和原始创新,量子信息、聚变能源产业全国领先,产业方面走的是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的路子。
用商业模式来分析,南京、合肥更多做的是To B(企业对企业)和To G(企业对政府),而“六小龙”的成果,有更大的比重是To C(企业对消费者),也就是主要给消费者和普通大众使用的。To C的应用用户基数大,更容易“出圈”,也更容易产生品牌影响力,相比之下,To B和To G则更加“低调”一些。
再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底层逻辑来看,上海龙头带动,苏、浙、皖各扬所长。各省份都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基础、产业生态、创新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才是必由之路。有差异,才能优势互补,才能协同创新,才能做到一体化,通过互补互济互利互惠才能合作共赢。
以安徽合肥为例,合肥有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新型显示产业,这些产业的实力居全国首位。合肥的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很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万户、三年翻一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万户、五年增长四倍,国家专精特新企业248户、三年翻两番,均居省会前列。
作为创新“特长生”和发展“上进生”,安徽不同产业赛道上也在持续涌现“创新龙”。
奇瑞汽车从“小草房”到世界500强,一步步成长为拥有1420万全球用户、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在传统车、三电、芯片、智驾、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ESG等领域布局,打造新增长曲线和产业生态,打通从当下到未来“创新高速公路”。
作为安徽本土培育的聚焦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型企业,阳光电源已在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处在全球领先地位,目前正加大对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质生产力研发投入,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丰富和完善业务场景。
以智能语音技术闻名的科大讯飞,如今正冲刺AI赛道,近期发布了当前全国产算力平台上唯一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同时,讯飞星火4.0 Turbo底座能力再次迎来全新升级。基于全国产算力的深度推理大模型,也将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赋能助力。
放眼长三角,“小龙”不断涌现并成长为各赛道上的龙头,展现了区域创新生生不息的万千气象。
这一点上,南京的反思无疑是对的:“在产业周期的潮起潮落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对‘风口缺席’的焦虑,而是对‘长坡厚雪’的坚守。”
“最大的变量”
今年的安徽“新春第一会”,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
安徽提出,最大的变量是创新,最关键的着力点是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怎么拼创新?安徽立足“四个高”。
——高质量科技供给。
量子信息、聚变能源和深空探测是安徽正在着力建设的三大科创高地。安徽要发挥大科学装置的优势,聚焦国家所需、安徽所能、产业所困,进一步打造“国之重器”,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上奋勇争先,在有效化解“卡脖子”难题上担当作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闯出新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高效能产业创新。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造就更多的“金娃娃”,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坚定走“科创+产业”路子,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发明从“书架”走向“货架”,点亮“科技树”、形成“产业林”。
——高质量经营主体。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这一点上,DeepSeek给安徽的建议是,培育本土“独角兽”企业,借鉴杭州“梦想小镇”模式,在合肥、芜湖等地打造“科创走廊”,吸引初创企业与风投资本对接。换句话说,是造就更多有安徽特色的“小龙”们。
——高水平创新生态。
进一步引进人才,用好金融源头活水,畅通体制机制堵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政产学研用”的创新生态。
DeepSeek同样也给出了建议:可设立省级科创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支持“创客文化”,营造宽容失败氛围,激发民间创新活力。也就是塑造“小龙”们茁壮成长的的“土壤”。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场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
每个省域、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创新发力点,DeepSeek大模型不是每座城市的“标配”。
对安徽来说,还是要立足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借鉴杭州“他山之石”,学习江苏南京“学霸的紧迫感”,向先进看齐,与高手共舞,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踏踏实实地抓好每一天、使劲往前赶。
作者|王弘毅
编辑|张彩莉
题图|王兰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