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评判何妨“馍馍熟了再揭锅”
来源: 安徽新闻网 2018-10-23 09:18:10 责编: 武静

前段时间,上海一所小学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国庆作业,要求用树状图写清四代以上家庭成员、职业,并写出建国以来家族中有哪些名人、功绩或谁为社会、家庭作出了重大贡献,或是某一行业内的一把好手。有人质疑,这种“查户口”式作业会导致学生对出身的攀比,造成情感创伤和心理阴影,在价值导向上存在问题。如今,舆论风波已经平息,但仍然值得反思。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一个家族应该有自己的历史传承,每一个家族成员都应知晓家族的故事事迹,人物尤其是著名人物及其贡献,自然是追寻家族历史的关键内容。学校让学生画出家族成员树状图等,以家庭作业方式督促学生花一番工夫搜集家族历史、人物贡献,目的无非是要激发他们探寻历史的兴趣,增加对家族的了解,效法优秀人物,传承美好家风。家庭是教育开始的地方,父母长辈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如果孩子对家族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对前辈的成长足迹、奋斗事迹茫然无知,没有历史感,缺乏荣耀感,如何赓续美好传统,谈何发扬光大?

当然,有人担忧的出身攀比问题并非全无道理。因为,攀比似乎是人的天性,小孩子玩跳方要比谁跳得更好,吃颗糖要看谁的更甜。但它并非不可改变的“痼疾”,关键在于因势利导,而这正是教育应该聚焦发力并展现其魅力的地方。比如,对家族里名人多、对社会贡献大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把前辈作为前进路上的坐标并努力超越;反之,应当激励他们奋力打拼,争取成为家族里其他人的效法榜样。当每一个孩子都明白了“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道理,不因顶着家族与前辈的光环而矜夸自负,不因家族没有显耀历史与人物而自怨自艾,就会踏实走好自己的人生路,闯出一片新天地。

教育,最难的是调和众口,最怕的是一傅众咻,最忌的是急于求成。学校开展相关活动应慎重其事,防止各种副作用发生。对一些可能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做法,人们可以保持一种批判的眼光甚至质疑的态度,但批判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保持理智,具备耐心、体现包容;冷静观察,给足时间、留足空间。对待一些做法特别是有创意的,不仅要看形式,还要看内容;不仅要看开头,还要看效果。没有做一番深入的考察,一听说就摆手摇头,口诛笔伐甚至上纲上线,不免失之武断;或者,尽管现有事实不能支撑自己的想法、判断,仍然抱着一己之见不改变、强不知以为知,难免会被情绪左右。如此一来,很多原本致力于探索新办法新路子的人倍感压力,创新的热情会大幅减温,创意的火花也会式微。

“馍馍熟了再揭锅”,70多年前邓颖超同志在河北调研土改工作时说的这句名言,既是干好工作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看待事物的一种科学态度。等不及馍馍熟就揭锅,难免要吃“夹生饭”,同样,观察、评判事物忙着做判断,急于下结论,就会患上“急躁病”,而急躁正是很多误判产生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关新闻
“被靓号”实在不“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