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寻求假日安排“最优解”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8-10 10:47:42 责编: 武静

近日,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其中“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的要求,引发关注和热议。

据统计,算上周末休息日,每年非工作日总计115天左右,人们每年有近三分之一时间休假,我国节假日天数并不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假日休闲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而现行假期多为集中休假,由集中出行导致的景区游客“井喷”、高速公路车流量“爆表”等问题,降低了出行体验感、品质感,休闲的意义大打折扣,人们感觉“假期再多也不够用”。因此,与其增加假日时间,不如优化假期结构,提高休假质量。

我国人口众多,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年龄群体对于放假都有不同诉求,假日安排是一件众口难调的事。建议通过开展广泛社会调研,汇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合理优化放假安排和调休制度,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大多数人需求。与此同时,加大力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结合工作需要和职工休假意愿,统筹安排休假,将法定节假日与带薪休假有机结合,形成错峰出行,增强群众旅游休闲获得感和品质感。

交通、市场、旅游等部门应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针对出行高峰,做好充足预案,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完善预约制度,提前发布“人流预警”“拥堵预警”等,引导游客有序出行、合理安排假日活动。

风景不只在远方,身边随处皆可游。越来越多游客为节省时间成本,选择在本地休闲度假。城郊露营休闲、都市休闲农庄等本地旅游业态应运而生、发展迅猛。有关方面要跟上旅游休闲发展趋势,规划建设环城市休闲度假带,以社区为中心打造休闲生活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美丽风景,享受惬意闲暇时光。

学会让身心放松和休息也是一种能力。劳动者自身应树立正确休闲观念,平衡好工作与休闲的关系,高效、健康地规划二者比例,既不因为过度娱乐耽误工作,也不因为缺少休息身心俱疲,让假期真正成为放松身心、休息之后再出发的幸福驿站。

■ 徐 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