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学习困难门诊没有“万能灵方”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8-23 08:34:20 责编: 武静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消息上了热搜,不少网友表示“相见恨晚”“闻之称奇”。

学习困难是一种病?这可能不符合很多人的传统认知。事实上,北京、南京、武汉等地多家医院都有类似门诊,从医学角度诊疗学习困难,并不是件稀罕事。这两年,多地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

在人们传统认知里,孩子学习不好就是偷懒、不用功,但凡肯下功夫,成绩就不会差。但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进步,这种简单判断已不合时宜。实际上,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影响,既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读书磕磕巴巴,不一定是“太笨”,可能是阅读障碍;课堂上坐不住,不一定是捣乱,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儿科专家认为,这种与神经发育有关的病症,包括阅读、书写、数学障碍及多动症、自闭症等,是导致学习困难的病理原因。通过科学认知、专业诊断,尽早干预、对症下药,可以让部分学习困难孩子得到有效治疗。从这个角度说,学习困难门诊的出现是科学观念不断进步的表现。

但是,学习困难门诊日益火爆,甚至常常处于超负荷状态,背后原因值得深究。有些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有必要去看门诊,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学习困难学生都“有病”。实际上,因为病理原因需要治疗的只是少数,更多孩子出现学习困难与教育方式、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双减”政策下,有的家长教育焦虑不减,孩子成绩稍有下降就着急上火。有的家长过度介入孩子学习成长,期望过高导致孩子压力巨大,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学习效果。有的孩子存在学校适应和人际交往等问题,缺乏自信,影响学习状态。由于成因复杂,更需细致分析,倘若家长不善倾听、不会引导,一旦期望与现实有落差,就给孩子打上“学习困难”标签,急着求医问药,反而陷入另一种误区。

看病的是孩子,更需要“治病”的可能是家长。学习困难门诊火爆,暴露家长过度焦虑与盲从心理,值得关注。门诊治不了因教育不当导致的学习困难。它能够帮助家长更全面、深入认识孩子,分析孩子到底是“不愿学”还是“不能学”,但不可能提供包治学习困难的“万能灵方”,更不可能让“差生”逆袭成“学霸”。如果把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门诊,家长大概率会失望——医学可以辅助解决教育问题,但不可能完全解决教育问题。

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真有病应及时治疗,孩子没有病千万别去“找病”。对后者而言,家长有所反思、有所改变,可能比带孩子去看病更为重要也更有疗效。首先,被教育竞争裹挟的家长不妨暂时停下脚步,重新思考教育何为根本问题。如果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就应调整过高期望和严格教养方式,给孩子营造宽松成长环境。其次,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科学评估问题根源,制定个性化培养矫正方案。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家长有科学理念和足够耐心。再次,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先要爱学习。学习需要静气专注,若家长整天刷短视频,干啥都静不下心,指望孩子潜心学习恐怕不太可能。家长以身作则、温暖陪伴,才能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困难门诊火爆警示人们,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不能把孩子学习困难问题简单化,也不能指望看次门诊就“药到病除”,让教育的归教育,医学的归医学,各尽其职、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 刘 振


    相关新闻
推动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落地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