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读懂“跨界”消费背后的需求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5-16 09:22:35 责编: 武静

为解决吃饭问题,“90后”女生前往“小饭桌”就餐,未曾想餐食荤素搭配、干净卫生,吃后大呼满意、交钱续位;倦于同龄社交,“95后”男生参加以老年人为主的旅游“夕阳团”,不仅用较少的钱欣赏了美景,还成了大爷大妈热捧的“专业”摄影师。最近,这样的新闻迅速在网络流传。

点赞之外,舆论也不乏对“跨界”消费的质疑之声。“小饭桌”是近年来出现在学校附近区域,为低龄中小学生提供餐饮、休息、学习的经营场所,有一定的食品经营和安全等要求。成年人贸然加入,会打破这种纯粹,影响孩子休息,造成安全隐患。“夕阳团”以老年人群为主,按照老年人的作息习惯和兴趣爱好量身打造旅游行程,年轻人偶然为之,或会觉得新奇有趣,但次数多了,两代人出行习惯等矛盾就会出现,影响游玩质量。

其实,“蹭吃小饭桌”“抢占夕阳团”等行为多为好奇心驱使,并不具有持久性。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偶然“越界”不可能轻易打破代际隔阂和交往壁垒。年轻人对“小饭桌”和“夕阳团”感到新鲜,无非是看上“小饭桌”的干净卫生和“夕阳团”的从容不迫。属于年轻人的“户外食堂”并非没有,但总觉得饭菜油腻了些、价格贵了些。属于年轻人的旅行团也随处可见,但紧张的出行节奏令人疲惫,“低价团”背后的消费陷阱让人防不胜防。想获得高质量的餐饮和旅游服务,作为成年人,总要“多留点心”。

读懂“跨界”消费背后的需求,就要努力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食、游等环境。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和价格监督不能缺位,食品经营单位也应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注重营养搭配、健康养生,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文旅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防止旅行团坑害消费者利益、破坏旅游形象和行业秩序,提升旅游经营机构服务质量。“五一”假期后,新疆、云南、广西等多个旅游热门目的地对投诉较多的旅行社实施重点监管和通报,表明了重拳治乱的决心。

“跨界”消费,偶尔为之、乐在其中,常态开展、倦从中来。为各个年龄段、各种群体打造适合本圈层的消费环境,更好呵护吃饭出游等日常需求,这是市场经济分层分类经营的应有之举,也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 刘良慧

    相关新闻
尊重历史应是出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