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带娃两不误,家庭工作都兼顾。近日,广东省人社厅发布《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妇女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用人单位拿出部分岗位用于设置“妈妈岗”,引导“妈妈岗”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的方式,拓展妇女就业空间。
因何设置“妈妈岗”?众所周知,产后女性容易遭遇就业困境。有些女性生育后因无人带娃和工作时间限制,很难找到合适岗位,不得不成为全职妈妈。“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进步的手”,女性不仅是生育主体,也是重要人力资源。设置“妈妈岗”,既方便妈妈们兼顾家庭和工作,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激活就业市场活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一边工作,一边带娃”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优化就业环境、完善生育支持体系的有益尝试。
“妈妈岗”既是暖心岗,也是智慧岗。“妈妈岗”讲究弹性工作、柔性管理。如何合理安排“妈妈岗”的工作内容与工时,且兼顾生产效益,考验用人单位的管理智慧。我省祁门县16家企业为“妈妈员工”量身定制工作岗位,成立“妈妈岗”车间、“妈妈岗”生产线等,让妈妈们有充足时间接送照顾孩子。用人单位应探索创新“妈妈岗”用工模式。比如,根据产线特点,将相应岗位提供给“妈妈员工”,推行弹性上下班制。对易携带、纯手工制作的小部件,可以定时上门发料收货,满足妈妈们照料家庭的需求。除制造型企业,一些电商平台也能提供电商直播、电商运营等居家办公岗位,丰富“妈妈岗”种类,满足不同求职需求的妈妈们,让女性就业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妈妈岗”作为一种新型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容忽视。用人单位要严格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合理制定调休薪酬等管理制度,保障“妈妈员工”合法权益。人社等部门应针对“妈妈岗”及时出台相关措施,依法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劳动保障,确保劳动合同规范签订、社会保险足额缴纳、工资按时按量发放等,为女性劳动者营造更加健康有序适宜的劳动环境。开展“妈妈岗”技能培训,鼓励帮助育儿妇女积极通过“妈妈岗”实现就业,促进“妈妈岗”可持续发展。
企业开设“妈妈岗”,势必要对生产流程进行调整,这种特殊的用工模式无疑会增加企业管理难度和投入成本。增强企业设置“妈妈岗”积极性,让妈妈们享受实实在在的好处,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去年,广东省中山市出台《关于大力推行“妈妈岗”就业新模式的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将“妈妈岗”纳入就业补助资金配套范围,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职能部门应根据用人单位提供“妈妈岗”数量和质量,在减税降费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引导更多用人单位设立“妈妈岗”,营造全社会关心妈妈就业的良好氛围。
就业服务重在精细,供需对接贵在精准。“妈妈岗”体现对特定群体的特殊关爱,是实现妇女就业、单位用工、家庭照护的“三赢”之举,更是一项暖民心工程。不断创新探索,期待各地出现更多“妈妈岗”,推动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
■ 徐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