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脉一华章。中华民族念诵着经史子集、走过了数千年,学习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走过了上百年,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天下为公”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使命高度契合,“民为邦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有着内在相似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知行合一”都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同“协和万邦”都具有宏大的国际视野。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
“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回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眼于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不断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坚持“人民至上”,汲取民本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闪耀“天下一家”的智慧,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结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在中国大地展现出更强大和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结合”筑牢道路根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把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坚定走自己的路,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结合”打开创新空间。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从大力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共享,到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结合”本身就是创新。文化绵延不绝,创造生生不息。“中国之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的传统中汲取文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实践证明,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一种文化能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必定“以我为主”。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质是建立于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有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依靠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才能彻底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新高度。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明立世、文化兴邦。“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带领人民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向前。
■ 韩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