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黄山副刊】山之信仰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6-15 15:39:37 责编: 徐文娟

说起山,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青色的,不然何以有“青山”一词?然详加思索,人们又觉得山应该是墨黑色的,前人笔下,类似“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的句子数不胜数。而井冈山与人们印象里的山都不同,它是红色的,缘出有二:其一,山上最美的杜鹃花是红色的;其二,与山相关的精神是红色的。

井冈山的杜鹃花花期很长,可以从四月一直绵延到六月,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更令人称奇的是,此间的杜鹃花盛开时,有红、黄、白、紫多种颜色,各有各的好看。暖风吹过,杜鹃花一朵接一朵、一片接一片地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井冈山上,每一种颜色的杜鹃花盛开时都是一样的美丽,但美得最惊心动魄的还是红色杜鹃。那红色的花儿,是燃烧的火焰,是奔放的热情,更是人心头那股不屈的意志。无论处境如何艰难,无论摔多少个跟头,留下多少伤痕,有的人依然坚挺着傲骨,保持着前行的动力,杜鹃之红艳,便与之相类。故而其形其神,让人看过之后难以忘怀。

当春风绿遍山原,当细雨浇透大地,一株株杜鹃花顺着崇山峻岭开满山坡。山花烂漫,落入人眼中,不只好看,更是壮观。壮观之外,还有一种令人动容的风姿。且不说别的,单那笔架山上十里杜鹃长廊,就足以叫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满山杜鹃集生成林,山与杜鹃、杜鹃与山,已然不可分。那情状,分明整座山都已长成了一株硕大的杜鹃,就像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

人在提到井冈山的时候,多半会忆及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不独是我,井冈山于很多人而言,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队伍抵达兰花坪茨坪,把革命红旗插上了地处湘赣边境的井冈山。次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会师,两军合并一处,计万余人,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后数年,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凭借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二十四字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而今,这一切都被记录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被记录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历史教科书中,人们读到它就会想起井冈山,对其心生向往。每次,当我们温习完这一段段数十年前发生的往事,再去看山时,山还是当年的那座山,山上的树还是当年的那片树,但山之巍峨、树之挺拔,在我们心中已然发生了变化。

人间的山峦,几经沧海,与千百年前相比,除了高低,并无不同。可是一旦有了人迹,它就拥有不一样的意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无数的红军战士,以井冈山为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并与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进而凝成了“井冈山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井冈山精神”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信仰,也成了一座山、一个时代的信仰。

足迹所至,井冈山上,古木参天,花繁叶茂。人在观览的时候,双目化足,循着杜鹃身影,循着前人行踪,一步一停,满怀景仰。山上的草木山石似通人语,言说着四时的雨雪风霜,就像一名资深导游,告诉你曾经的花怎样开起又怎样落下,告诉你此间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或许,于井冈山而言,草木如人,春开冬落,亦不过是过客一名。但生在此间、行至此间,草木也好、人也好,所得所悟,皆是一种精神的烛照。“井冈山精神”永存,一如山之信仰,亘古不变,不老,不移。(潘玉毅

    相关新闻
【黄山副刊】父亲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