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思想周刊
牢记嘱托 勇闯新路 |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4-21 10:00:17 责编: 徐文娟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着力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造福于民,不仅看怎么说的,更要看怎么做的。四年来,安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民生答卷”紧扣百姓福祉,全面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2019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增幅均居全国前列;城镇新增就业71.03万人,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以内;妥善保障215万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3.11万套,“十三五”规划105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提前完成。民生领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突出成就,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民生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越是困难时候越要注重民生,越是特殊时期越要保障民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疫情当前,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四年前的这段重要讲话,落实好重要讲话精神,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受国内外疫情影响,餐饮、旅游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出现“堵点”,外贸订单下降导致复产率不足,这些必然波及劳动力市场。当前,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全力保障、优先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及时倾听企业呼声,对症下药出台金融、稳岗政策,促进企业平稳发展。迅速推出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的用工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岗。将“春风行动”等各种招聘活动从线下搬到线上,保证就业服务不打烊。利用互联网优势,在一些适合领域催生壮大新的就业形态。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需求,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进技工大省建设,深入实施“创业江淮”行动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保障就业,扩大就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疫情导致大中小学全面停课,面对考验,要有序安排老师网上授课,利用战“疫”这本特殊的教科书,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常态化防控阶段,学校陆续迎来复学复课,应多措并举保障师生安全,科学统筹部署,全面精准摸排,细化防控措施,保障物资供应,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建设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加快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和企业。

大力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对医疗救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都是一次大考,我省经受住了这次大考,但必须从整体上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加强常见病、罕见病防治,以此为契机推动医疗健康行业迎来更大发展。培植优质医疗资源,发展高水平医院,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临床重点专科。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智医助理”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稳定发展村医队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健全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机制,扩大按病种收付费实施范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加快建立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民生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提升全省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实在在地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刘振

    相关新闻
牢记嘱托 勇闯新路 | 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