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思想周刊
理好“旧账”也是了不起的政绩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9-12 07:24:12 责编: 徐文娟

大家还记得“天下第一水司楼”吗?

4年前,贵州省独山县原县委书记潘志立罔顾当地有限的财政实力,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潘志立落马后,“天下第一水司楼”成了“天价烂尾工程”,令人既痛心又遗憾。

就在最近,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独山县影山镇净心谷酒店提升改造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公告》,这个“净心谷酒店”就是当年的“天下第一水司楼”。看来,独山县并没有因为这个工程与落马贪官紧密相关而“绕路走”,也没有因为“天价烂尾工程”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就“扔一边”,而是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想办法让“天下第一水司楼”起死回生。

新官理旧账,而且理的是口碑差、亏空大、麻烦多的旧账,这种勇气与担当值得点赞。把这件事放在当下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的大环境下看,更是意义非常。官员有任期,而企业发展求长期。新官不理旧账,势必导致营商环境恶化,企业家无所适从;新官理好旧账,才有稳定的政策环境,才谈得上让人投资发展有信心。

这几年,独山县因为“天价烂尾工程”形象受损,如果能理好这个“旧账”,就能在地方形象上打个“翻身仗”,也能有效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刮目相看,从而乐意“牵手”,让独山不“独”。

这件事带来一些启示:新官理好旧账,也是了不起的政绩。

说起来,新官不理旧账是老问题。为啥不愿理?无外乎以下原因: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一味争功,只想搞自己的新蓝图、新项目、新口号,对前任的旧账不理不睬;有的领导干部精明算计、缺乏担当,觉得旧账是老大难问题,解决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还要冒一定风险。问题解决好了,那是前任的政绩,如果解决不好,就成了自己的问题,干脆能推就推、能赖就赖。

新官理好旧账,难道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显示不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仔细分析,恰恰相反。旧账可能是一笔烂账、糊涂账,但敢于接下“烫手的山芋”,敢于去啃“难啃的骨头”,不正说明新官有勇气、有担当?

旧账不好理,但认认真真理好了,岂不是比另起新灶更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旧账往往千头万绪、牵涉面广,如果能打开死结、化解矛盾,岂不是更能树立威信,从而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谁留下的账、谁解开的结,群众看得一清二楚,不会把功劳记到前任头上。理好旧账,恰恰是实实在在的政绩,就理好旧账的难度而言,更是了不起的政绩。

事实上,从发展的接续性来说,很少有人能在离任时完成所有工作,无论哪一任新官都要面对前任留下的旧账。必须要明白,旧账不是哪个官员的个人私事,而是党委政府对群众的承诺。如果新官都不去理旧账,只会导致矛盾越积越深,解决代价越来越大。

领导干部能够超越小我、新账旧账一起担,不因一己之私而搞区别对待,不因问题棘手而推诿塞责,既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适合的发展思路,这才是正确的政绩观。

就在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剑指“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务失信行为。从机制入手解决老问题,无疑更具针对性,更加精准有力。今后,相关政务失信行为将面临限制政府资金支持、限制申请扶持政策、取消评优评先、限制参加政府采购等后果。放在当前各地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提振经济发展信心的大环境来看,这种惩戒力度肯定不是“罚酒三杯”,而是“刀刀到肉”,倒逼新官以不怕难、不怕乱的态度理好旧账、解决问题。

领导干部履新之后,正常的“账”要清,失误的“账”要纠,不完善的“账”要补,涉及群众利益的“账”要分文不差地还。理好旧账也是了不起的政绩,抱着这种政绩观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成就真正的伟业。( 刘 振

    相关新闻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作风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