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萧县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 ——

提振精气神,增收拔穷根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8-12-02 08:46:18 责编: 武静

“俺们虽然年纪大,但干干这些轻体力活,还是不在话下的。”11月28日一大早,萧县白土镇张村74岁贫困户杨怀仁就开始喂羊,老伴则负责扫羊舍。凭着勤劳、乐观、进取的精神,老两口去年底光荣脱贫。

革命老区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60年前,这里是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就在该县蔡洼村。近年来,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萧县一手抓物质扶贫,一手抓精神扶贫,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智并重,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劳动脱贫致富,光荣”

记者日前走进萧县丁里镇蔡洼村。一组组再现战争画面的大型浮雕、一件件战争年代留存的珍贵文物,把记者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近年来,蔡洼村精心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增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同时,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扶贫,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让革命老区面貌一新。2016年以来,已有上百名贫困群众在景区当保洁、保安以及打零工,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增强了脱贫信心。

“俺在这个村长大,从小就听了许多革命故事。现在,俺天天在景区务工,更是被先烈们的精神所感动和激励。俺这个扶贫对象不能光躺在家里等救助,自己也要争口气。”在景区当保洁员的脱贫户杨世侠一边清扫路面,一边对记者说。

杨世侠全家因病致贫,债台高筑,夫妻俩整天精神萎靡。2016年,村干部介绍杨世侠到景区当保洁员,每月收入1200元。她的丈夫病情稍微稳定以后,凭着一技之长,在景区干点垒墙、修锁之类的零活,干一天就能挣100元。一年多下来,家里债务全部偿清,2017年底一举脱贫。“现在有了一份稳定工作,每天靠劳动挣钱,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活得更有尊严。”杨世侠说。

萧县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基地、乡村旅游示范区、精品民宿区、伏羊美食园、扶贫大棚、千亩观光农田等项目,借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带动更多贫困群众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电商拓宽销路,开心”

“自从村里有了电商驿站,俺的白山羊卖得可好了,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2元。”萧县白土镇张村74岁的贫困户杨怀仁高兴地对记者说。仅养羊一项,去年他就净挣了3400元。“最近,俺准备盖个好一点的羊舍,羊高兴,俺也开心!”杨怀仁满脸幸福。

走进张村电商扶贫服务站,感受到旺盛的人气。“我们站与贫困户签订合同,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他们养的羊。在我们站负责收购羊的经纪人也基本上都是贫困群众,每月能挣1000元左右的提成。”站长冯朝辉介绍,去年,电商服务站共收购本村及周边乡镇70多户贫困户散养的白山羊400多只,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并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000多元。

萧县白山羊养殖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萧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去年,白土镇抓住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的契机,在张村建起了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同时注册了“萧县徽盛肉制品有限公司”和“皇藏皇山羊”商标。张村电商服务站共有成员12人,主要在微信和阿里巴巴平台上销售山羊肉及羊肉包子,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年网络销售额520万元。

“电商扶贫服务站还只是小打小闹,咱村马上还要大干一场!”冯朝辉一边说,一边领着记者参观了建设中的可以容纳4000只白山羊的新型养殖基地。基地以肉制品公司为龙头,以标准化养殖、专业化屠宰为基础,正在打造集养殖、屠宰加工、网络销售为一体的网络营销体系。“基地运营以后,预计全年网络销售额超亿元,可以带动2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冯朝辉自信满满。

萧县将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融入电商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全县以电商助销农特产品、带动就业、开设网店创业等方式帮扶带动贫困户2152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参加公益互助,有劲”

“这几天,村民文化广场附近有大量落叶需要集中清扫,希望各家各户有力的出力。”11月21日上午,萧县大屯镇林楼村的大喇叭响了起来。上午10时许,村民们互相召唤,有说有笑,一齐往文化广场赶去。

“由于党员干部带了好头,现在只要村里的大喇叭一招呼,贫困群众立即自觉自愿参加清扫行动,不需要村里出一分钱报酬。”村书记李辉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这些贫困群众已参与义务劳动20多次,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生力军”。“贫困群众从义务劳动中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李辉说。

在萧县丁里镇张山头村,贫困户纷纷自愿参加“扶贫互助岗”,为村里公益事业出力。11月28日一早,64岁五保老人石立光刚刚吃过早饭,56岁的贫困大姐王玉霞就来到他家,帮着打扫院子和各个房间,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还陪着老人聊了一会儿天,为无儿无女的老人带来了欢乐。

今年以来,萧县开发“扶贫互助岗”,让有劳动意愿的贫困群众与生活难以自理的贫困残疾人或孤寡老人结对,实现了“贫困人员就业脱贫与特困群体脱贫”互惠共赢效果,发挥了扶贫扶志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县已有2878名贫困群众结对帮扶10208户贫困户。

“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王玉霞笑着说。她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儿子也患有疾病,过去她整天唉声叹气,自从参加“扶贫互助岗”,她感觉有了精神寄托,重拾了生活信心,而且每月可领到400元工资,增加了家庭收入。

(记者手记)血与火的年代里,萧县人民为支援前线做出了巨大奉献,可谓“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60年过去了,这里再次上演轰轰烈烈的“战役”——脱贫攻坚。这场“战役”要取得伟大胜利,依靠的仍然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俗话说:“天雨不润无根之苗”。脱贫攻坚战中,只有贫困群众生出内生动力之“根”,才能真正拔掉“穷根”。近年来,萧县始终坚持“志智双扶”,一手抓物质脱贫,一手抓精神脱贫,切实做好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自尊”这篇大文章。积极动员、精准帮扶、示范引领,为贫困群众提振了信心,鼓起了干劲,实现了由政府推动贫困群众脱贫到贫困群众想脱贫、会脱贫、能脱贫的转变。

    相关新闻
长三角省市协同立法:支持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