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亳州讯 近年来,亳州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和“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工作要求,把民间投资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全市民间投资热情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动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6月8日,我们拿到这块土地的使用权,7月28日,项目开工建设,到明年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左右。”安徽培力药业是高峰在亳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办的第三家中药饮片产业,“2010年,我们第一家药企从拿地到开工,办齐所有的手续,是8个月240多天,到现在只需要一个‘零头’。”
“亳州市今年实行了项目承诺制,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承诺,在建设的同时办理各类审批手续,既不耽误项目开工建设,又不耽误各项施工手续的办理。”亳州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在办理开工手续时,各行政部门压缩办理时间、简化办事流程,只要企业提供的材料齐全,审批部门可以为企业“秒办”,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为企业“减负”,使企业轻装前进,把主要精力放到项目上面,早日建成、早日投产,实现政企双赢。
亳州市围绕便民利企的目标,按照申办方便、审批精简的原则,通过不断整合政务数据资源、规范运行流程、简化申办程序、优化办事环境和提升审批效率等方式,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备案、公共服务、行政事业性收费等9个方面736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网上运行,为个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一站式、全天候、全覆盖”的网上办事服务。
亳州市创新开展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改革试点。通过“简”“并”“联”“放”“调”“限”等方式对工业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流程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优化,编制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在市经开区、亳芜园区和谯城经开区等3家载体单位筛选首批15家企业试点,全过程跟踪企业试点动态。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工作,试行“无审批”管理,编制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首批4家试点企业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同时,配套出台了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容缺预审等多项工作制度,保障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般工业项目可以实现审批法定时限统一压减至最低27天。”亳州市信息局局长张解放告诉记者,一般工业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变“接力跑”为“齐步走”,切实提高了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亳州市还积极推进“减证便民”,减少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按照“八个一律取消”清理标准对网上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进行清理。截止目前,53家市直部门共上报政务服务事项2538项,申请材料共计9554个,通过“两上两下”上报、审核,共压减申请材料5943个,精简比例达到62.20%。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大大节省了企业发展的时间成本,降税减费、降低电价、中水回收利用等,则是亳州市为地方企业送上的“真金白银”。
“企业总投资20亿元,将引进拥有国际先进技术高级织布机8000余台,配套生活办公区40000平方米,就近就地为亳州带来3000多个工作岗位。”12月6日,位于亳州市经开区的梧桐树纺织产业园负责人杨家林说,目前一期项目投产在即,降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杨家林说,这几天市政府和经开区相关负责同志来到企业调研,主动帮企业降成本想办法、给政策、出主意,“降土地使用税、补贴电价、帮助招工和培训……”亳州市从九个方面扶持企业,成本能降必降,让杨家林对企业发展信心十足。
亳州市税局务副局长蔡子彬介绍,通过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民营企业发展30条重大举措、全省税务系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70条税务措施和20条服务措施,今年1至11月,全市办理各类减免税21.66亿元,办理出口退税2.00亿元,同比增长6.9%。
此外,亳州市还努力破解融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利用市政府智慧城市社会化数据研发了“金农易贷-全民双创”信贷产品。截至2018年9月底,“金农易贷”共完成授信24.65万户,总授信金额209.16亿元,用信户数20.54万户,用信金额139.82亿元。
今年前十个月,亳州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0.9%。在民间投资的拉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增速连续7个月居全省第2位,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记者 王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