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抓田管技术落地,促种植结构调整,在稳产能的同时提效益——
春耕生产这样抓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2-21 09:16:10 责编: 徐文娟
2月16日,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良种场,农技人员向农民手把手传授小麦田间管理技术。连日来,该区农委组织植保、土肥、种子等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开办田间课堂、空中学校、科技集等多种形式送实用技术下乡。 本报记者 杨竹 本报通讯员 宿飞 摄


抓田管,夯实增产基础

——强化精准施肥、绿色防控和科学防灾,促苗情转化

雨水节气已过,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进入关键时期。

在太和县,种粮大户们都在忙着安排机械和药剂,为麦田除草做准备。“整体看苗情较好,田管主要是抓好田间除草。一旦天气好转,农机能下地就大面积展开。”太和县农委副主任李怀法介绍。

“针对今年苗情特点,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将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制定春季田管意见和技术方案。”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主任科员曹高飞介绍,田间管理突出抓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防灾三大环节。

抓好施肥促苗情转化,才能为高产打基础。据省农业农村厅近期监测,立春后我省小麦面上苗情长势好于上年同期,但略差于常年同期。与常年同期相比,一类苗减少12.8个百分点。

为此,各地要重点抓小麦二三类苗,特别是晚播弱苗早施返青肥,加大拔节肥普施力度,促弱转壮,提高分蘖成穗率。对油菜重点施好开春蕾苔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从阜阳、滁州、宿州等地销售看,最近半个多月尿素销售量大,主要是因为小麦主产区进入追施返青肥时节。” 安徽辉隆农资连锁集团总经理王涛介绍。

据省植保总站预测,今年全省春季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上年,防控任务艰巨。“病虫害防治不仅关系产量,还关系品质,直接影响效益。”省植保总站站长黄秋云表示,春季农业生产要重点防控好小麦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和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要求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和高效植保机械,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实现虫口夺粮。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适应小麦生产形势变化,今年调整了赤霉病防控策略。”黄秋云说,传统防治观念是“品种+药剂”,现在要求立足于全程防控,在优化种植结构、选育抗病品种、使用高效防治技术、加强产后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防住赤霉病,专用品牌粮食生产才能保障”。

春季气候变化大,对农业生产易产生不利影响,需加强防灾抗灾。

据省农业农村厅对27个县(市、区)调查显示,由于近期雨雪天气较多,我省大部分油菜田土壤过湿,部分田块出现渍(涝)害,影响油菜根系正常生长。油菜发生渍害面积占总面积的14.8%,其中重渍(涝)害占4.1%。加之春季低温影响,部分已抽苔特别是开花油菜,抗寒能力减弱。

曹高飞表示,农业农村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做好春季低温冷害防范,对稻茬麦和油菜田要求及时疏通田间沟系,促进排水降渍,减轻渍涝危害。

稳价格,确保农资供应

——加强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供需监测,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春耕生产是用种、用肥、用药高峰期。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局长张韪说,针对春耕生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产销对接和余缺调剂,保证春播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受冬小麦播种面积减少影响,不少乡镇经销商不愿备肥或少量备货,以降低经营风险。“针对这种情况,辉隆农资公司向上游工厂争取资源及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已调运各种氮肥20万吨,保障春耕农业用肥需求。”王涛说。

安徽辉隆集团瑞美福农化有限公司是农药销售的龙头企业。“为了将春季作物病虫草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瑞美福公司紧跟春耕生产实际需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引进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满足春季供应。”该公司总经理汪本法介绍,目前已安排2.6亿元采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春季农用物资。

张韪说,春季农业生产中,我省将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重点推广高效新型肥料、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推广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开展肥料统配统施、病虫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做到科学施肥用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推动种植业生产绿色发展。

春耕大忙,农民急需农技服务。这几天,在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果真好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建正忙着安排给果树修枝。“果树修剪是门学问,修剪得好果树长势好,挂果就多。” 陈建说,为此他特意请了技术员,现场指导工人。

抓好春耕生产,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必须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预计今春全省将组织万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通过举办现场观摩、春季培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运用微信、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发布春耕生产信息,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为科学种田提供了更多保障。记者了解到,当前农资生产和销售企业纷纷依托技术和网络优势,开展各项农事服务。

“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公司按作物细分类别,去年成立了经作部,为全省各地农民发展瓜果、蔬菜、中药材等提供服务。”王涛介绍,比如在长丰成立了草莓服务中心、西瓜服务中心,公司西瓜专家和省农科院专家合作,近期举办了安徽省首届西瓜种植大户交流会,深受瓜农朋友的欢迎。

统防统治不仅节药,而且提高防治效果,今春各地都在开展统防统治,这主要依靠各类合作社和飞防公司。“本县已经定下来的除草面积有2万亩,周边县还有不少。这几天我都在忙着排作业日程表。一亩地的作业费大概七八元,农民积极性很高。”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焦魁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焦魁说。

调结构,推进高效发展

——确保全年粮食总产3900万吨以上,建1300万亩以上专用粮基地

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是春季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

“当前正紧张安排种子、化肥等农资,预计全县早稻面积30万亩。此外还在谋划搞专用品牌粮食基地,带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介绍。

“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今年我省将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总产量稳定在3900万吨以上。

为此,我省将全面落实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农田基本建设,优先安排“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向产粮大县、重点贫困县和沿淮行蓄洪区重点县倾斜,集中建设一批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片。

围绕春耕备耕,引导各地整合各类资源,组织实施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加快建设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示范推广关键技术和创建模式,提升核心区建设规模和水平,引领全省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稳生产和提效益并行不悖。“今年将继续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在结构优化中提高效益,促农增收。”张韪介绍,继续实施国家轮作休耕试点项目,确保完成50万亩的大豆轮作任务。推进专用粮食发展,按照品种优先、品质保证和品牌引领的要求,建立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300万亩以上,优先发展二级以上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高蛋白大豆,积极发展有区域特色、风味独特的杂粮杂豆等产品。

组织实施粮改饲项目,力争2019年粮改饲面积达到28万亩。结合油菜多功能应用,恢复油菜生产,大力发展瓜果菜、绿肥、青贮玉米等经济和饲料作物。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力争2019年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300万亩。(本报记者 史力)

    相关新闻
“能帮助别人,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