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特别报道】从中央一号文件看安徽探索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2-22 09:32:10 责编: 徐文娟

刚刚发布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对标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省在哪些领域作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下一步,将如何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本报为您解读。

“优先发展” 促乡村振兴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六个“一号文件”,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遵循。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一直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落实中央惠农强农政策,深化各项关键领域改革。特别是去年乡村振兴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实现良好开局,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不仅为我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全国“三农”发展贡献更多安徽智慧。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对标中央要求,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不足。就当前我省情况看,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必须把落实好“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在人才、资源、资金和公共服务建设上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优先发展”的要求,需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梳理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两年任务一次部署,力争2019年大头落地,2020年全面收官。要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政策举措,投真金白银、出真招实措,苦干加巧干,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奋力推动安徽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史力)

孙冠贤/制图

关键词 主攻深度贫困地区

【安徽探索】 贫困发生率降至0.93%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主攻深度贫困地区。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坚持把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淮河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区域作为主战场,集中火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预计2018年我省18个贫困县摘帽,725个贫困村出列、72.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如期实现,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2.22%降至0.93%。

把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放在工作的首位重点,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我省首批摘帽的贫困县全部是革命老区县。把行蓄洪区作为“坚中之坚”,形成支持行蓄洪区脱贫攻坚政策“组合拳”。把培育产业作为提高脱贫质量的根本出路和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全面推广和完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稳步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我省脱贫攻坚的实践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高度契合。从现在到2020年,确保贫困群众同全省人民一道迈入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专家点评】

省扶贫办政策法规处负责人靳贞来:今年,我省将围绕全面完成9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64个贫困村出列、4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减贫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立行立改,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坚决打好年度攻坚战役。

关键词 壮大乡村产业

【安徽探索】 全省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近2亿人次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去年,我省组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工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等,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全省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近2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787亿元,分别增长8.2%和13.5%。全省新增农业龙头企业487家,总数达到5100多家。

今年,我省将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入实施各项乡村产业发展工程,优化升级农村电商,特别是要安排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把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留给农民。到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00万亩,培育700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4亿人次。

【专家点评】

安徽省村社发展促进会执行秘书长董仁泉:安徽地处“长三角”,市场广阔,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农业特产资源,生态环境优越,特别是农耕文化醇厚,乡村风光秀美,乡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意味着将有更多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安徽农村必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实现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

【安徽探索】 让农村更加宜居美丽

“要想奔小康,厕所算一桩。”在农村,厕所连着文明、民生。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印发了《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安徽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全面部署安排农民关心的关键小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截至2018年底,我省共完成改厕149.3万户、1133个乡镇规划建设1050个污水处理厂、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109个、1133个乡镇政府驻地完成了“两治理一加强”工作,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明显改观。

从“脏乱差”到“绿美净”,是农村不断发展带来的新要求。以前垃圾随手扔,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垃圾桶,旱厕变成了卫生厕所,污水也有了好去处,村里环境越来越好。

而推进徽风皖韵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一直在路上。今年我省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五清一改”和村容村貌提升,完成70万户以上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200个以上乡镇政府驻地及1200个左右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300个左右中心村建设。

【专家点评】

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副处长黄文星: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强化举措,以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安徽探索】 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路长制”和示范县实施力度,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条件的地区向自然村延伸。

近年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斐然。2018年,全省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顺利完成,累计完工7.25万公里乡村公路,为全省377个乡镇与主干路网,1040个乡镇之间循环畅通,15076个撤并建制村和贫困地区18480个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农村公路建好,也要管护好、运营好。2018年5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协调发展,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农村公路路长制,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路长组织体系,试点县乡村道路专管员招募上岗,着力构建起“护路”“治路”的长效机制。同时,为进一步发挥农村公路效用,省交通厅出台《农村运输通达工程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省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农村物流中心,每个乡镇建设1个综合运输服务站,每个建制村建设1个综合运输服务点,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专家点评】

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务中心农村公路处处长徐翔:我省将农村公路建设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相结合,加快贫困地区公路建设,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倾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了农村公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关键词 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安徽探索】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去年,我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801.4亿斤,实现“十五连丰”,位居全国第四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因应新的形势,中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作出积极探索。去年全省建立优质水稻、小麦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455万亩,增长3个百分点。新增稻渔综合种养70万亩,增长77.8%,总面积达160万亩,居全国第二位。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114个,总数达5872个。这些都表明,我省农业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当前已是早春时节,春耕生产进入关键期。2月14日,省农业农村厅发文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强调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总产量稳定在3900万吨以上。为此,各地将全面落实各项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集中建设一批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特别是统筹建立1300万亩以上的专用粮食生产基地。

【专家点评】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局长张韪: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定粮食产量,建设高标准农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这表明中央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对我省是个重大利好,有望获得更多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红利”。

关键词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安徽探索】 全省农民收入同比增长9.7%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围绕农民收入四大块,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支持农民创业创新,我省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去年全省农民收入同比增长9.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更难能可贵的是,农民收入绝对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收入差距由逐年拉大到缩小,这是近五年的首次。

“拐点”并不令人意外。近几年我省农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去年更是加速上行。增速起步快、趋势稳,位次稳步上移,一季度增长9.8%,居全国第6位;上半年增长9.6%,居全国第5位;前三季度增长9.6%,居全国第4位。“拐点”的出现,无疑是我省扎扎实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结果。

从农民收入构成四部分看,转移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我省一直高于全国水平。需要继续加强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挖掘经营性收入,把优势项目做得更优。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短板”,与全国差距较大。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和就近转移就业,加快改革释放农民财产性收入,多措并举充分释放蓝海的增收潜力。

【专家点评】

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处长李柏霖: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农民增收的步子必须更快些。成绩来之不易,但也应看到,同全国比,我省农民收入仍有不小差距,赶上全国水平还要奋起直追,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关键词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安徽探索】 小岗从“分田”到“分红”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我省始终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

早在2016年,我省就在10个县区的12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我省也由此成为全国最早实施该项改革的省份之一。2017年,小岗村实施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村民成了村集体经济的股东。1月28日下午,小岗村2018年度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大会举行。小岗村去年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每位村民分红520元,分红金额较上年增加近五成。

从“分田”到“分红”,改革不断增强安徽农民的获得感。

去年,全省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基本结束,提前1年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5856个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占总村数的35.6%,人均分红100元;3752个村完成“三变”改革,占总村数的22.8%,户均增加财产性收入1000元。

今年我省将力争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达到40%,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的村达到30%,并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全国“三农”发展贡献更多安徽智慧。

【专家点评】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中央越是大力推动农村改革,小岗村发展的劲头就越足。这些年,小岗村从改革中尝到越来越大的甜头,分享到越来越多的红利。今年小岗村将持续深入推动农村关键领域改革,通过改革激活更多发展要素,让小岗村集体经济更强大,让村民的腰包继续鼓起来。

    相关新闻
盼温暖 求补偿 寻偏方——“保健品控”成瘾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