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前端不愿分,“人人有责”咋落实?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7-12 09:35:01 责编: 徐文娟

编者的话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如何让全民参与垃圾综合处理?如何破解终端难处理、缺乏长效机制等难题?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讲述垃圾分类故事,探讨垃圾分类的有益做法和经验。

早晨6点,在铜陵市天香牡丹园小区内,垃圾分类督导员许代琴已经抵达分类垃圾桶前。

7月3日,该小区试点实施定点定时投放垃圾。“厨余垃圾破袋后倒入绿色垃圾桶内,其他垃圾投入黑色垃圾桶,报纸和饮料瓶投入蓝色可回收垃圾桶。”今年51岁的许代琴从事督导员工作快9个月了。7月10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上午6点到8点半,下午5点半到8点半,定时定点扔垃圾。起初小区居民不理解,觉得分类扔垃圾很麻烦,但一周过去了,主动垃圾分类的居民越来越多。”

垃圾分类,对垃圾减量化与绿色发展不是小事,但对不少人而言是新鲜事,也是麻烦事。怎样推动习惯养成,怎样让这件“麻烦事”变成“自然事”,离不开“人人有责”的观念和“人人实施”的行动。

“扔对了有积分,积分能兑奖品,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正面引导,促进居民改变老习惯

最近几个月,家住合肥市庐阳区祥源翡丽城小区的周升武生活发生了一些小变化。

“以前,垃圾往垃圾桶里一扔了事。有些如塑料瓶、快递包装等可以卖钱的垃圾,堆放在家里,积攒多了,一块卖掉,但是很不方便。现在小区里有了智能垃圾回收箱,不同类别的垃圾扔在不同的桶里。刚开始的确觉得有点烦,但扔对垃圾有积分,积分能兑换奖品,所以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周升武说。记者发现,与普通的垃圾桶不一样,智能垃圾回收设备分设“金属”“塑料”“纸张”“有害”等多种投放口。小区里的每户家庭都可以免费领取一张分类垃圾卡、垃圾袋以及专属二维码。居民投放可回收垃圾时,扫描专属二维码,对应的投放口就会打开,称重投入后,系统会根据垃圾重量给予积分。

记者在随机走访中发现,不少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采取了积分奖励的方式。

铜陵市天香牡丹园小区实施定点定时投放垃圾的第一天,督导员许代琴就差点跟居民起冲突。平时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居民,拿着混装垃圾,习惯性地随手一扔。许代琴指着不同颜色的垃圾箱,教对方怎么分类投放,居民翻了脸:“在这儿分好了,到后头还不是混在一起?”

许代琴分析认为,居民抵触,一半是借口,是怕麻烦;另一半也是实情,大家讨厌白做,怕前头分了后头混。

如今,在小区垃圾桶旁边,竖起了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公示牌”,上面不仅有社区责任人、物业责任人、督导员以及党员志愿者信息,还有各类垃圾的去处,运送人姓名、联系方式,不同种类垃圾运走的时间信息。“大家一目了然,我们绝不会前端分好,中端混运,打消居民顾虑,大家的劲头就上来了。”铜陵市城管执法局环卫处垃圾分类负责人周江磊说。

有奖还有罚。走进铜陵市杨村花园小区,就看到生活垃圾分类奖惩栏。“这里有优秀、一般和加油三类,优秀会获得奖励礼包,而加油类,督导员或者志愿者会上门讲解,这也算是一种惩罚了吧。”站在分类垃圾桶旁边的党员志愿者戴恒勤告诉记者,“刚开始,经常有人混倒垃圾,我们都会记录下来,并指导他怎么分类,大家都是邻居,看到自己被‘批评’,往往羞臊脸红,大都不愿再犯。”

“这里是垃圾分类科普馆,可以免费参观,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做到“拎得清”,分类知识要普及

7月10日晚上6点,铜陵市城管执法局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带着80多名党员志愿者,前往龙潭新村、富丽花园以及湖畔人家小区进行入户宣讲。

“一方面是动员提醒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另一方面也普及一些垃圾分类的小知识,现在网上关于上海的干湿垃圾分类法有不少‘段子’,其实我们推出的四分法,并不复杂,去除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那么除了厨房里的厨余垃圾,剩下的都是其他垃圾。”环卫处工作人员许文清告诉记者,“目前,印制了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手册5万册、宣传海报1万份,在各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学校、居民小区进行张贴宣传。”

“垃圾分类进校园”“科普知识竞赛”“科普馆”……为了使居民“听得懂、做得了、看得见”,有关部门下足了功夫。

“我家孩子今年上四年级,放暑假的时候,学校布置的假期九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垃圾分类。”铜陵市民管小双告诉记者,在孩子的带动下,全家都开始实施垃圾分类。铜陵市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校园文明创建再提升的重要抓手,通过推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化、常态化,带动家庭和社会公共参与垃圾分类,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

“你好,这里是垃圾分类科普馆,可以免费参观,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在宿州市宿城银河广场,由2个废弃的大型集装箱组建而成的垃圾分类科普馆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科普馆2个场馆分别长8.5米、宽3米,场馆内部分为科普区与实践区两大区域,科普区主要介绍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法规、垃圾如何进行分类、市民如何参与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实践区主要介绍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成果、环保作品展示,并设有游戏互动等,让市民轻松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如今,这样的科普馆越来越多。“我们将加强宣传教育,会同教育主管部门编辑出版一套面向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师生的《垃圾分类知识教育读本》,推进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深入开展公共机构志愿者活动,培育一支志愿者和引导员队伍,全面开展入户宣讲。”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说,对于垃圾分类,居民会经历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参与,从参与到正确分类的过程,我们要让大家“拎得清”。

“农村与城市情况不同,要按照农村特点进行分类”

明确“随手分”,因地制宜出实招

绿色垃圾桶扔“可腐烂”垃圾,灰色垃圾桶扔“不可腐烂”垃圾,走在来安县的村庄里,随便问来往村民,大家都知道不同垃圾要扔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垃圾分类,在来安县水西村村民丁秀红看来,并没有那么难。“可回收的,我们都会收起来,能卖钱呢!厨房里的垃圾,就扔绿色垃圾桶,其他的扔进灰色垃圾桶。刚开始,我们也担心不会分类,后来发现只用看‘烂还是不烂’,扔了几天,我就知道怎么分类了。”丁秀红说。

据了解,2017年,来安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与城市垃圾分类不同,来安县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三大类:可回收垃圾(可卖垃圾)、有机垃圾(可腐烂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不可腐烂垃圾),再经过“农户源头分类+村保洁员上门收集+保洁员二次分拣”方式,进行“减量化处理”。每个农户配置2只不同颜色的户用分类垃圾桶,由保洁员每日定时到农户家收集已初步分好的垃圾,并视情况再次分拣。

“农村与城市情况不同,要按照农村特点进行分类。目前采用的三分法,简单易学,既解决了农户一次分类不到位的问题,又减少了末端垃圾的总量。”来安县城管局环卫所所长徐斌说。

农民不会分,就因地制宜,用农民最耳熟能详的“会烂”“不会烂”,打破僵局。而市民不愿分,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追求“精细分类”。

“网上传上海人被垃圾分类逼疯了,其实都是调侃,也是对垃圾分类的一种误解。”合肥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认为,垃圾分类并没有那么复杂,因地制宜,合肥目前提倡的是“粗分法”,比如,矿泉水瓶,瓶身与瓶盖虽然都属于可回收物,而瓶身贴纸属于其他垃圾。对市民来说,只要将瓶子丢到“可回收物”的垃圾桶即可,分拣员后续要将瓶身贴纸、瓶盖和瓶身分开,送到不同的处理中心。

垃圾分类是人人迈出的一小步,但于城市发展而言是一大步,只有人人参与、社会共治,才能物尽其用,才能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据了解,目前我省合肥、铜陵两个全国试点城市持续推进11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淮北、马鞍山、芜湖等6个省级试点城市制订了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截至6月30日,全省累计有653个居住小区、33.3万户居民、1178家公共机构、512所学校参与垃圾分类。(本报记者 何珂)

    相关新闻
砥砺责任担当 创造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