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同时,推动港航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布局,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
互通发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通江达海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6-05 09:14:31 责编: 徐文娟
5月27日,试运行列车停靠在商合杭高铁宣城站。本报记者 吴文兵 摄

5月27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集中采访团来到上海,记者随团赶赴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码头空无一人,集装箱分层堆叠、错落排布,宛若钢铁丛林。码头上的桥吊红白相间,忙碌不歇,精准地自动抓取货轮上的集装箱,装卸到无人驾驶自动导引车上。自动导引车来回穿梭在堆场与桥吊间,有条不紊地运送集装箱。

“这里是世界上目前已建成的单体规模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信息系统自主研发的码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尚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金余告诉记者,与传统码头相比,这里实现了集装箱从船舶甲板到码头堆场的全程无人化、智能化装卸,2019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20万标箱。凭借全程无人化优势,疫情期间,该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三个月增长。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推动港航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布局,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

长三角地区河网密集,水运条件非常优越,潜力巨大。然而,没有一个港口是全能的,只有一体化才能增强综合竞争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上港集团与苏浙皖三省港务集团之间的业务协同更加频繁。比如,上港集团与安徽省港集团在很多业务层面都有紧密合作,去年开辟了从芜湖到洋山的‘五定班轮’(定港口、定航线、定班期、定运时、定船舶)业务。在信息化方面,也和安徽省港集团有很多合作项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欣对记者说,一体化为长三角的港口朝着世界级港口群迈进提供了重要平台。如今有了安徽的加入,可以把范围进一步延伸到长江中游。

2020年1月,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码头整体纳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临港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副处长宋鹏霖认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具备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内河、轨交的特质,将是一个多市联运的枢纽,综合运输体系很健全,这个体系可以跟长三角苏浙皖共同形成一个运输网络。

作为长江下游港口,南京港承担着江海中转的重要任务。5月29日,记者随采访团来到江苏省南京港龙潭港区,这里是长江南京段龙潭水道,地处长江三角洲西部的最顶端。在繁忙的长江岸边,很多集装箱正在转运。一艘“蚌埠号”货轮载着100标箱从安徽来的白色家电,正在码头边等待驳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货物将经由南京港转运到洋山港,最终发往中东等地。

作为目前长江上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集装箱港口,这里是新时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港口协同力量,拥有始发近洋航线、外贸内支线、内贸沿海干线、中转航线、区域穿梭巴士等航线每周近200班。

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狄锋告诉记者,除了发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面贯通和江海联运优势,强化周边和长江上游地区对接外,南京港还与安徽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目前,合肥地区70%的家电出口都经由南京港中转至上海,最后发往欧美、中东地区。“我们跟安徽港航集团会进一步加深合作,目前正在沟通。”

只有交通上的互联互通,才能促进资源、人才的流动。5月28日上午,记者随团来到沪苏交界处杨湾村的东航路新改建工程施工现场,十多台大型工程车正在紧张作业。东航路东起上海市青浦区沪青平公路,西接江苏省康力大道,全长约2.27公里。“以前从青浦区到吴江区,需要通过318国道或金商公路,多跑近20公里路。打通后,直接从318国道就可以通往江苏的康力大道了。”上海青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耿伟荣说。目前,新改建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的50%,并将于9月底前完成施工,届时,上海青浦东航路与江苏的康力大道将比计划提前3个月“牵手”,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区域对外辐射能力。

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长三角地区积极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高铁、城际铁路、毗邻城市地铁和市域轨交立体体系。目前沪通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今年年内,还将开工建设沪苏湖铁路、沪昆铁路嘉善段高架改造等项目。

    相关新闻
【中央媒体看安徽】工人日报:工会“微课堂”变身“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