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阜高铁的开通,让人口大县临泉加快了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外出务工的农民实现了便捷出行;扶贫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光伏发电惠及贫困群众;生物发电不断壮大,秸秆变废为宝;易地搬迁的村民喜圆安居梦,开启崭新的生活……这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临泉县发改委原主任吴瑞武却再也看不到了。2019年5月30日,54岁的吴瑞武积劳成疾,因病逝世。
吴瑞武1985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蚕桑系,毕业后就到临泉县计划委员会(县发改委前身)工作。2013年,在国家铁路网布局中,郑州至阜阳路线提上议程。在最初设计走向中,郑阜高铁只是从临泉过境,并没有设站。吴瑞武清楚地知道,不在临泉设站,就意味着230万临泉人将与高铁失之交臂。他马不停蹄,南下北上,为申报高铁项目工作而奔走。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再加上长途奔波,吴瑞武多次头晕、恶心、呼吸困难,但他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2015年5月底,连续的劳累最终打垮了他,他出现了严重的心衰、房颤、贫血,住进了医院。
2015年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对郑阜高铁的可研批复,临泉得以设站。随后,吴瑞武又全身心投入到高铁项目占地征迁和建设之中。制梁工程项目选址、进出料道路建设、沿线群众搬迁、高铁站房建设料场临时用地,一个个难题在吴瑞武那里得到迅速解决。郑阜高铁一标段分部经理王洪章感叹地说:“我在铁路上干了20多年,临泉的施工环境是最好的!”
2006年,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在全国范围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布点。时任发改委副主任兼招商局长的吴瑞武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积极协调各部门,准备资料,申报项目。
曾与吴瑞武共同参与这一工作的临泉县发改委副主任陈国伟还记得,短短3天内,他们就形成了3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取得了国能部门的认可。
“公司在临泉有3个‘娘家’,县发改委是其中之一。”国能临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爱林说,公司从选址、建设到投入生产,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吴瑞武的帮助。
如今,国能临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在临泉县健康发展,2019年总产值为1.4亿元,上缴利税3000多万元,年发电量23700万度,处理秸秆及农业废弃物27万吨左右。
临泉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何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一直是吴瑞武挂念的事情。多年来,他早出晚归,把时间和精力投到了光伏扶贫项目、易地搬迁工作中去。
在光伏建设最为关键的180多天里,他每天早上6点出发,河滩上、大树下都是他的会议室、办公桌。晚上九十点回到单位,泡上一包方便面,喝上一杯热水,坚持签批、审阅完当天的各类文件材料。爱人电话催问他几点回家时,他的回答永远是:“不用等我了,你先睡吧,我带着钥匙呢。”
位于临泉县南部的陶老、艾亭两个乡镇5个村群众长期居住在洪河坝堤上,生活环境恶劣。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吴瑞武把家安在了洪河边上。白天,跑选址、访群众、听取意见,晚上还要琢磨房屋户型、道路、广场、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布局。通过3年奋战,新建成的5个易地搬迁新居点出现在洪河岸边,2313户贫困户住进新居。
2018年10月,吴瑞武出现了胃疼、胃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当时正是高铁站房建设和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没告诉任何人,实在不舒服就吃上几片胃药、喝上一包冲剂。2019年2月12日,吴瑞武出现胃部严重反流伴随呕吐症状,他这才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胃癌晚期。(本报记者 安耀武 本报通讯员 赵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