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记者走江淮】兴产业 一地生四金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7-14 08:40:56 责编: 徐文娟

“算上光伏产业分红、公益性岗位工资,再加上土地租金和种植养殖收入,去年我家总共收入2万多元。”近日,和记者算起自家的增收账,萧县祖楼镇祖楼村脱贫群众朱友乐如数家珍。

近年来,流转土地拿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发展产业得现金的“四金”农民,在祖楼村越来越多,一些困难群众拥有多个增收渠道,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俺把自己种不完的地租赁给种粮大户,空闲时间到村里的合作社打工,我在家就有了双份收入。一块土地生出了租金、股金、薪金等‘四金’”村民张长英说。近年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引进了胡萝卜种植合作社,村民纷纷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坐收租金。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千余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也给村民带来了更多收入。

“贫困户也能当‘股东’,没有想到有这样的好事!2000元分红虽然不算多,却让我们一家人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谈起在村扶贫工厂入股分红的事,残疾贫困群众苏功亮笑得合不拢嘴。

驻村工作队立足村里的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通过折股量化、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与村扶贫工厂和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关系,享受分红。

“在养牛场当饲养员,俺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收入。”村里的顺丰畜禽养殖厂建成后,村民张学顺第一批进厂上班。张学顺身体多病,是个弱劳动力,在村里就近干一些相对轻松的活。

“扶贫政策为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但要稳稳地过上好日子最终还得靠自己干!”贫困户李海建说。李海建善于做装饰品,于是租了个门面和妻子忙活起来,月收入2000余元,并先后带动周边100余户贫困农户就业,每户月收入700余元。

“过去在外打工也赚不了几个钱,如今在家门口发展产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日子更有奔头了。”李海建说。( 本报记者 何雪峰 本报通讯员 阮峰

    相关新闻
我省出台区域能评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