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抢建“聚变堆”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0-05 08:49:26 责编: 刘东伟

“工程部、安全部值班人员,7点钟到项目门口集合,跟我一起到项目走一圈。”10月1日6点半,施旭光就在项目部微信群里发出消息。

施旭光,今年37岁,是中建五局安徽公司合肥聚变堆项目的负责人。记者到现场时,他正在检查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飘扬的五星红旗渲染着一股喜庆氛围。

“楼梯通道的灯带尽快修好,4号楼内部装修什么时间能结束?”施旭光告诉记者,对项目建设要想了如指掌、胸有成竹,一天数趟的“望闻问切”是少不了的,自己“坐镇”施工现场,就有底气完成施工任务。“因为疫情、汛情耽误的工期,必须抢抓晴好天气,科学施工给抢回来!”在7号楼的实验厂房施工作业面,施旭光又对项目技术员和实验厂房钢结构负责人,提出了技术工艺、质量控制、资源组织、安全文明施工系列要求。

“你们把安全帽都戴好了!”项目安全总监黄华标也在工地,监督各工作面的安全施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这些“危险源”打交道,看到一处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立即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发到工作群,通知立即整改、事后再复查。“安全生产大于天,工期紧、抢进度的时候,我压力更大,隐患排查、安全管控也更要求稳。”

大战大考炼真金,大战大考也彰显了劳动的荣光和价值。

都说一线建设者的特点是皮肤黑、嗓门大,但走近这塔吊转来转去、工程车辆进进出出、工人有条不紊的施工景象时,会发现他们最大的特点是细致。

下午,施旭光召开了生产调度会、质量创优会,通报近期施工进展情况,梳理工期计划,明确创优快速推进的节点,他说,“复工以来,多数建设者和我一样还没回过家。说实话,节日对建筑人来讲,是最好的工作日,坚守早已成为常态,看着项目进度一天天推进,就是我们的最大成就。”

施旭光告诉记者,合肥聚变堆项目是2017年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来第一个落户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目前,4栋辅助用房已经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厂房部位在进行钢结构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建设者的呼喊声……一点也不逊色商场景区的热闹。

(本网记者 张岳 本网通讯员 徐辉)

    相关新闻
合肥轨道交通三期工程拉开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