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用温暖放飞希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2-13 07:11:44 责编: 徐文娟

工地上的温暖——

有“薪”更有心,这个年过得实在

春已悄至,乍暖还寒。在中建五局安徽公司滁州创新示范基地一期工程项目现场,38岁的卓德剑正在安装钢结构。

“为了疫情防控大局,不回家过年了。”与卓德剑做出相同决定的还有300多名工友。

位于滁州大道以东、铜陵路以北的创新示范基地一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项目。建成后,这里能够年产8万吨太阳能铝边框。

小年过后,年味更浓了,对妻儿的思念也愈发浓烈。“我闺女今年8岁,和我老婆、我父母都在老家张家界,说句心里话,最近无论干活还是休息,都挺想他们的。”卓德剑说,“以前过年都是一家团圆,今年我自己也很矛盾,最后还是响应号召,决定留在工地过年。”

自从做了这个决定,卓德剑每晚都要和妻子视频通话,妻子最担心的是“在工地上如何过年”。

为了让工友们愿意留下过年、过好年,除了号召,滁州创新示范基地一期工程项目早早就做好了安排。“一方面肯定是工资有补贴。春节期间,每人每天补贴500元以上,大年三十还会送上现金红包;另一方面,还要让大家吃好、玩好。工人们来自天南海北,我们专门聘请了厨师,尽力满足大家的口味,争取做到在家过年吃啥,在工地上咱们也吃啥。”该项目负责人李彪告诉记者,3个会议室里还配备了投影仪,可以让工友们在这里看春晚。

“你看,现在食堂门口已经晾晒了腊鱼、腊肉。我问过师傅,他们还特意将香肠制成了麻辣、广式等各种风味。”皮肤晒得黝黑的卓德剑笑着说,“吃年夜饭、看春晚、聊家常,在家过年的传统在这里也‘一个都不少’。”

今年40岁的宁建伟,老家在湖南常德,原本打算过年回家的他也向妻子和孩子们请了假。“我们宿舍一共5个工友,都选择了就地过年,大家一起过年不孤单。”宁建伟说,“虽然现在回不去,但是我和家人们已经约定,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回家多待几天,把没完成的承诺都兑现。”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要积极做好就地过年员工特别是外地农民工假期餐饮、住宿、医疗等服务保障。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多个工地已经为吸引农民工兄弟就地过年做好一系列举措,包括以岗留人、以薪留工、改善就餐条件、安排文化娱乐活动等。

“这两天,我们打算把房间打扫打扫,把项目上发的春联贴上,再抽空买身新衣服,买点吃食,开开心心过大年。”卓德剑说,“工地上的新年,幸福感也可以满满当当。”(本报记者 何珂)

    相关新闻
线上过年“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