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73年前,数百万支前群众推着小推车奔赴战场,与60万人民军队肩并肩打赢淮海战役——
弘扬“小推车精神”,为人民谋幸福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4-16 07:42:46 责编: 徐文娟

【红色记忆】“最有力的武器是信念”

“推小车,送口粮,抬担架……”日前,记者在濉溪县双堆集镇见到淮海战役6级伤残支前民工李时良老人。虽然记忆力已大不如以前,但说起支援解放军运送战略物资的日子,这位95岁的老人如数家珍,激情四溢。

1948年冬,在风雪交加的淮北大地上,李时良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

那天,他接到运送军粮的任务。天寒地冻,但严寒并没有吓倒李时良。21岁的他牵着驴,驴背上是两大袋粮食,到双堆集为解放军送粮。饿了啃一口红薯,渴了抓一把路旁的白雪塞进嘴里……李时良赤着脚在雪地里走了50多公里终于赶到了双堆集战场。

运送伤员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李时良深受触动,他时常对孩子们提起。“有一次,在战场上运送伤员,为了不让伤员受到第二次伤害,飞机扫射时,一位支前民工赶紧用身体护住伤员,自己却被子弹击中。”李时良回忆。

李时良在支前队伍遇到过一位山东民工。婚后第5天,这个小伙子和村里10位年龄差不多大的村民来到濉溪县南坪集支前。当时,妻子拉住他的手说:“村里还有很多人,就你积极!刚结婚,就不能在家多待两天?”那位民工劝道:“解放军在前线拼死拼活,连命都丢掉了,你说咱能安心在家过日子吗,分开几天又算得了什么,等全国解放了,天天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时良的腿部在战场上被弹片击中负伤。谈及此事,李时良说:“我不后悔!”儿子给他拿回来革命伤残证书,他对子女们说:“我在战场上支前,看到一个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牺牲了,与他们比我是多么幸运!”值得一提的是,儿子李从胜深受父亲的影响,1968年参军入伍,直到1975年退伍返乡。

常有人问李时良老人,支前民工的武器是什么?李时良说:“我们威力最大的武器就是我们的肩膀与双腿,还有就是胸中埋藏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支持前线解放军全歼敌人的‘信念’,在这股‘信念’的支撑下,当年我们的民工战友们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本报通讯员 韩超 本报记者 丁贤飞


    相关新闻
千里跃进大别山——伟大的壮举 历史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