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坚持“五个必由之路”的安徽答卷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3-22 08:10:11 责编: 刘东伟

编者按

伟大思想源自伟大时代,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征程。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总结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宝贵经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指明前行道路。必须紧密联系安徽实际,深入学习领会“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生动实践。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增强政治凝聚力和发展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昭示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于我们增强政治凝聚力和发展自信心,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安徽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根本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回望过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大台阶,在新时代写就了浓墨重彩的安徽篇章。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彰显着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的决定作用。

坚持围绕中心、创新驱动发展,位势之变前所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 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台阶。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才资源总量接近1000万人。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增加值均超1万亿元,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之变前所未有。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敢为人先、深化改革开放,能级之变前所未有。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已经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激发迸发。近5年推出700多项改革创新举措,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保持全国最少,各类市场主体数量翻一番以上,民营经济总量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林长制、编制周转池、县域医共体、城市生命线等改革推向全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元。

坚持党建引领、优化政治生态,风气之变前所未有。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建立健全来信来访、为基层减负、联系服务群众、为企业解难题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等工作机制,确保“一改、两为、五做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选拔重用善谋划、重实干、肯担当、出实效的干部,在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实践中展现过硬作风和本领。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必须贯穿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解决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以及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安徽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省委带头制定《关于加强新一届省委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推动形成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生动局面。出台贯彻落实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的意见等,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党内政治要件,严格实行清单化、闭环式抓落实,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

二是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根本,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出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若干规定,建立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的制度机制,持续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宣传宣讲,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地方党委和党组工作条例,积极推进党政机构改革,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确保党管干部人才、党管意识形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党管办学方向等落到实处。全面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省、财经、外事、国家安全、网信工作成立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巡视和督察,改进政绩考核,确保令行禁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是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战斗力,完善国有企业、农村、机关、高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等各领域党组织工作制度,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互联网等党建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讲重作”“讲严立”“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关键所在。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制度优势,是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关键所在。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越是任务艰巨,风险挑战增大,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党的领导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方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征程上,要坚守人民立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根基。

第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当今世界风起云涌,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如何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人类文明的制高点,是全球化、高科技化和知识信息时代面临的新挑战。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面对我们党所处地位环境以及所肩负的任务发生的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要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定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第四,把党建设得更加有力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保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始终领航向前,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殷宝平 系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必由之路,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取得根本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一百余年来,安徽发生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是中国共产党一百余年历史的生动缩影和华美篇章。 1956年底,安徽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安徽改天换地,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1978年安徽出现严重旱灾,以肥西“包产到户”和凤阳“大包干”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展开。改革开放以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台阶;位势之变前所未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区位优势更凸显,区域功能更完善,获得了许多过去想获得而没有获得的机遇;创新之变前所未有,科技创新筑势赋能,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风气之变前所未有,讲看齐、守规矩、正作风态势更加巩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今天的安徽形象更加光彩,今天的安徽人民更加自信,江淮大地日益呈现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生动景象。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指明根本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安徽发展也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统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有利于安徽发挥区位优势,构筑东中部地区连片市场,更好融入强大国内市场;国家推动共建“一带 一路”,有利于安徽优化提升开放通道,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家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安徽综合利用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更快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国家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有利于安徽全域更好发挥产业承接平台功能,加速集聚人才、技术、产业、资本,更快提升制造业规模、实力和竞争优势;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安徽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安徽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挖掘内需潜力;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安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安徽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进一步提高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2016年4月和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指示,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擘画美好蓝图,要求安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安徽的重大任务,也是安徽的时代使命。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把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根本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握“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下好创新先手棋,促进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瓶颈,以扩大开放塑造合作竞争优势。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徽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也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必须在战略谋划上谋深谋远、保持定力,在战术实施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一要把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成一个经济繁荣的安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二要把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成一个政治清明的安徽。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是全省上下的共同使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团结一致把安徽的事办得更好。三要把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成一个文化兴盛的安徽。安徽底蕴深厚、人文荟萃。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打造更多精品力作,让“徽文化”展现出独特魅力、时代价值,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四要把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成一个社会和谐的安徽。要坚持人民至上,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继续推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安徽、平安安徽,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建设,让安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五要把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成一个生态良好的安徽。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屏障建设,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把马鞍山打造成长三角“白菜心”,把好山好水守护好,让绿色成为安徽最动人的色彩。

(作者王小龙 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坚持团结奋斗继续创造安徽发展新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团结奋斗,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这一重要论述既深刻揭示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宝贵经验,又鲜明发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号召。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安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在党的领导下,从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皖西苏区和红军到抗战时期新四军驰骋江淮,从新中国第一炉铜水揭开工业新篇章到小岗村 “大包干”拉开农村改革大幕,安徽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长河的每一个断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安徽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知重负重、攻坚克难,走过了风云激荡的不平凡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现在的安徽,发展能级更高,经济总量2021年突破4万亿元,由在全国“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台阶;发展格局更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 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赋能,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前所未有;发展动力更强,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均超过40%。

百年安徽团结奋斗历史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生动缩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巨大政治优势。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牢记初心使命

万家灯火连着“国之大者”,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团结奋斗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经过多年奋斗,安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剩余8.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安徽团结奋斗的生动实践充分印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出发的原点,是立党的“初心”。确保团结奋斗不惧风险、永续向前,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强调,“要牢牢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安徽的团结奋斗史也是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安徽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之一,在省内分布整体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沿淮以北较多且相对集中,沿新安江以南相对较少而分散。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为牢固,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更有质量,民族工作机制更趋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更具成效,安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聚居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创造江淮大地发展奇迹的豪情与伟力。

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爱国统一战线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安徽在团结奋斗中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不断完善政党协商制度、创新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工作,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日益彰显。新的征程上,必须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必须始终接续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历史一再证明,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党百余年的发展史就是不断的奋斗史,一切伟大成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这一点在江淮大地上也一直被演绎和赓续。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长期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夙愿将变成现实。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党和人民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必定能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际异常复杂的形势,面对国内非常艰巨的任务,必须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万众一心、携手奋进,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

(作者沈昕 系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奋力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实践证明,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坚持创新发展,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是创新决定着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面貌。要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二是创新影响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走以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为主导的传统发展之路已行不通,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急迫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塑造发展优势。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现在的安徽,创新平台更加完善,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率先获批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初步形成,“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安徽创新馆启动运营;创新成果更加丰富,成功研制出“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柔性可折叠玻璃、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等重大科技成果,动态存储芯片全国率先实现量产,液晶显示全球最高世代线建设投产。下一步,安徽将致力于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加快打造“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升级版;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军令状”等方式,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率先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和领域试点建设应用场景示范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完善“创新成果+园区+基金+‘三重一创’”科技成果转化“四融模式”。

坚持协调发展,形成统筹推进新格局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协调发展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之举。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事关发展的局部与全局、发展节奏的快与慢、发展布局的重与轻等重大关系。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法宝。其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全面小康,既要城市繁荣,也不让农村凋敝;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只有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才能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而全面建成让人民满意的小康社会。最后,协调发展是提高把握发展规律能力的科学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经济发展必须要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安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基本形成“一圈五区”区域发展布局。接下来,安徽省将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一圈五区”协调发展,实施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合芜马、合滁、合铜产业走廊,主动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持续推动皖北振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发挥老工业城市产能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优势,加快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

坚持绿色发展,塑造生态文明新优势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第一,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经济永续发展最大的“心头之患”是资源环境。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消除“心头之患”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准确把握世界生态文明发展潮流。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化学污染、总悬浮微粒超标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安全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胁。将绿色发展写入规划,顺应了全球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负责任大国执政党的使命担当。第三,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发展建设规律。绿色发展科学揭示生态兴衰、决定文明兴衰的发展规律。对于该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有利于构筑产业结构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的生态体系。

安徽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环境指数逐渐改善,长江流域水质达到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环境污染逐渐减少,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25%,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环保示范区逐渐建立,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合肥骆岗生态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并成功创建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安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好山好水守护好,让绿色成为安徽最动人的色彩。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开放发展是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的先进理念。从国际上看,各国之间存在抢占科技制高点、整合全球价值链、重构国际经贸规则的激烈竞争;从国内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任务更加紧迫。因而,只有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才能更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另一方面,开放发展是深化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理念。通过扩大开放,我国顺利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大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飞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社会,只有坚持开放,才能获得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和理念,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推进创新,在扩大各国互利合作中实现共赢。

安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省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范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成功举办三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合肥成为永久会址。下一阶段,安徽将继续遵循市场规律、善用资本力量、加强系统集成,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推进自贸试验区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开发园区管理机构改革,提升世界制造业大会、“天下徽商”圆桌会等开放平台能级,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坚持共享发展,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今中国实际、时代潮流、群众期盼紧密结合起来的理论创新成果。

就安徽而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跃居全国中上游,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间,安徽将坚定不移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安徽样板,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方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户籍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另一方面,在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关乎群众幸福感的民生热点方面,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作者洪进  系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的深刻总结,对于我们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以新时代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必须牢牢把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线,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近年来,安徽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党内政治要件来办,建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督查问责机制,严格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省委班子带头做起,以上率下立规明矩,以身作则实干笃行,推动形成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生动局面。

实践证明,政治建设抓好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大局把握住了,党的政治能力就提高了,全面从严治党就铸了魂、扎了根,就能进一步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共同奋斗。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中。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核,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征程的经验总结,也是新征程上铸就新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安徽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为抓手,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老区精神、小岗精神等,传承红色基因,使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见效,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稳步推进。

实践证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把牢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经得起实践检验、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近年来,安徽省委明确要求班子成员做到对党忠诚、实干担当、服务人民、清正廉洁,为全省干部队伍建设作了表率、立了标杆;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肩上有担、心中有责”的意识,一级干一级的事、一级有一级的担当,有热情、有激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有市场;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实践证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新的征程上,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严格遵循党章,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有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弛而不息改进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安徽把学习践行“三严三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头贯彻落实,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安徽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纠治“四风”取得新进展,营商环境得到新改善,为民办实事取得新成效,干事创业状态实现新提升,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2022年新春上班第一天,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召开,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的若干举措》《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等文件,坚定坚决改进作风。

实践证明,作风建设无处不在、永无止境。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入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是推进标本兼治、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经验。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定不移反腐败。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安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安徽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严肃查处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扎实推进追逃防逃追赃工作,全力抓好中央巡视、中央专项巡视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十届省委巡视实现全覆盖,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抓紧抓实政法、医疗卫生、人防、国资、粮食购销等重点领域和系统反腐败工作,专项整治执法司法、养老社保、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医疗医保等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常态化惩治涉黑涉恶腐败,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件,查办了一批以权谋私、擅权妄为、甘于甚至寻求被“围猎”的腐败分子,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

实践证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作者:朱贵平 胡北  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史研究院基地)

    相关新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止返贫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