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牢记嘱托谱新篇 砥砺奋进新征程】
马鞍山:“绿”“智”赋能 钢城巨变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8-18 08:06:43 责编: 武静

马鞍山市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兰香。在薛家洼生活了20余年的陈兰香和丈夫张周华曾靠捕鱼为生,如今,她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记者 程兆 摄

马钢展示中心内展示的“复兴号”高铁车轮。记者 程兆 摄

2020年8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市考察调研。在长江岸边的薛家洼,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了马鞍山市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长江十年禁渔等工作落实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随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宝武马钢集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察看重点产品展示,并走进优质合金棒材车间,察看加热炉、初轧机、中轧机等运行情况。在车间外,总书记同劳动模范、工人代表亲切交流。

两年来,马鞍山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携手宝武马钢集团,锚定打造长三角“白菜心”新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今年上半年,该市GDP为1289.4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战新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4%、12.5%,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五位。

呵护长江,绿染全城“生态优”

秋日的薛家洼生态园,江波浩淼,远处飞鸟翔集、芦苇荡漾,近处水清岸绿、草木葱茏,更有五彩斑斓的景观花卉和错落有致的亭台廊榭,供游人欣赏和休憩。

薛家洼,一个在马鞍山广为人知的网红“打卡地”,一个长江岸线“蝶变”的典型。

“过去这里是‘脏乱差’,现在是‘美如画’。江水变清了,空气好了,有花有草,傍晚很多市民来散步、游玩。 ”谈起薛家洼及长江岸线的环境变化,家住江边九华村的村民赵继州赞叹不已。

薛家洼曾是长江东岸船舶的天然避风港。几年前,薛家洼986亩区域内聚集着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畜禽养殖场以及上百条渔船和住家船,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固废偷倒等严重影响了江岸环境。

2019年,长江东岸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启动后,马鞍山市以薛家洼为突破点,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拆除非法码头、推进渔民上岸、修复岸堤、清理固废,系统开展岸线环境整治工作。

短短半年,长江东岸马鞍山段实现美丽巨变。马鞍山市也成为全省率先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禁渔和渔民退捕转产的城市。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薛家洼考察调研。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两年来,马鞍山市践行“两山”理念,勇当生态环保模范生,推进长江东岸环境问题综合整治从点及面,扩大至长江两岸岸线共计79公里的范围。

该市强化源头管控,对全市4823个入河排污口进行溯源,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加强岸线整治,对重点工业园区开展大排查,全面推行“环保管家”;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多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全链条打击非法捕捞行为;聚焦工业企业、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秸秆禁烧等重点,着力改善空气质量;加快县城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推进乡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

两年时间,马鞍山成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2020年,该市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1年,该市先后被列为全国、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激励对象并予以公示。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环境很差;以打渔为生,起早贪黑,也不安稳。”薛家洼大变迁给渔民“三姑娘”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岸后的她有了大名“陈兰香”,并与其他8名渔民在马鞍山雨山区注册开办了一家劳务公司。她说:“去年公司分红14万元,今年到现在营业额有80多万元了,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啦。 ”

不仅如此,“三姑娘”的丈夫张周华成了长江岸边护渔队的一员,负责在江岸巡逻,阻止非法捕捞,每月工资3300元,夫妻二人对现在的生活都很满意。目前,薛家洼水域200多名渔民全部上岸,告别 “水上漂”,迎来新生活。

“我们有专人负责路面、水面的卫生保洁,并对生态园内的花草树木定期养护。最近,我们又增加监控摄像头,加大护渔的技防力度,巩固岸线整治和禁渔成果。 ”负责薛家洼生态园日常管护的马鞍山市中汇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葛军说。

如今,涵盖湿地堤岸、健身步道、防护林等景观的薛家洼生态园,与芦苇江湾、滨江公园、采石矶景区等地“串珠成链”。当下,马鞍山市正在加快整合长江东岸的生态文旅资源,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源头治理,离不开矿区整治。位于马鞍山市东郊的向山地区,是长江支流慈湖河、采石河的发源地,区域内矿山集中,被誉为“马钢粮仓”,因此该区域可谓马鞍山城市之源。

然而,经过近百年超强度、大规模的粗放式开采,向山地区生态环境基础极为薄弱,尤其是矿区酸性废水对长江水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

去年,马鞍山市把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作为创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奋力打造“两山”理念的马鞍山样板。

“向山地区综合整治入选全国首批EOD试点项目,我们坚持‘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实施十大工程44个项目,目前已开工28个。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整治速度,争取今年所有项目全部开工。 ”向山镇常务副镇长周强说。

创新驱动,宝武马钢“添动能”

记者近日来到中国宝武马钢特钢公司棒材分厂,这里鸟语花香、干净整洁,职工们身着蓝色工装,个个精神饱满,笑容灿烂。

“公司厂区全面提升了洁化、绿化、美化、文化环境品质,建设了‘职工之家’自助选餐新食堂。 ”厂长丁敬说,“除了环境,生产变化也很大。两年来,我们开展技术攻关,大力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和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马钢集团时,亲临特钢优质合金棒材生产线。他指出,要抓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劳动模范是共和国的功臣,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8月9日上午,记者走进宝武马钢特钢公司棒材分厂精整作业区,作业长宛佳旺头戴安全帽,带领员工正在对下线的棒材产品进行检测。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优质合金棒材生产车间中控室与当时还是轧机调整工的宛佳旺亲切交流。

“总书记十分平易近人,他询问了现场生产情况,还特意问了我什么学历?哪个大学毕业?收入怎么样?我都一一作了回答,他告诉我年轻人是这条产线的希望和未来,要好好干,这句话直到现在还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宛佳旺仍然心潮澎湃。

两年来,宛佳旺积极学习智能化生产技能,业务越来越精湛,他从一名普通的轧机调整工成长为精整作业区作业长。

两年来,宝武马钢特钢公司致力于打造智慧工厂,在许多原本繁重且重复性强的工序上,大量使用了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来代替人工,生产效率“突飞猛进”。

“就拿钢材标签工作来举例,以往都是人工给钢材打标签,不仅重复性很高而且费时费力,现在我们都采用自动化机械臂去完成焊接标签工作,不仅节约了人力,焊接的标签准确性和牢固性都远超以前。 ”宛佳旺告诉记者。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重点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提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产品的产销量,推动产品迈向高端化、国际化。”宝武马钢特钢公司副经理龚志翔说。

两年来,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在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能源核心装备、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制造用特殊钢方面,成功开发出300多个新钢种,实现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用钢全覆盖。

终端产品“复兴号”动车组D2高速车轮已通过60万公里装车考核;自主研发的500兆帕级低温钢筋,让我国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用上了国产钢材;生产的超高静扭强度齿轮钢,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

“我们持续做好扩品种、提品质、强品牌‘文章’,增强品牌影响力,努力打造中国宝武优特钢精品基地。正在建设的新特钢项目,将新建1条合金钢线材和大盘卷复合生产线,新建1条合金钢中规格棒材生产线,这样棒材产品的规格会更加齐全,产能和质量也会提高。 ”龚志翔告诉记者。

宝武马钢新特钢工程项目所在地曾是马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是火热的生产现场,施工人员头顶烈日、身浴热浪,机器轰鸣、焊光闪烁,施工车辆往来穿梭……该项目总投资92.69亿元,总用地面积约为68.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炼钢、连铸、轧钢、公辅四大部分。

“厂房钢结构已基本安装完成,下一步就要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底基本竣工。 ”项目部安全组成员张先武说。

新特钢项目将围绕“绿色、智慧、精品”理念,加速建设世界一流优特钢精品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提升马钢在轨道交通零部件用钢、能源用钢优势产品领域的规模,拓展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非调质钢、合金冷镦钢等中高端产品市场。项目前期已结合信息化实施方案,进行了智能装备、集中控制、远程运维等智能化配套设计。

钢城融合,绿色转型“数智化”

8月9日上午,在马钢智园游客服务中心,马鞍山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宣读了“马钢工业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批复。

马钢工业旅游景区以马钢智园为中心,借鉴长三角发达地区经验,以绿智赋能,创建“绿色发展,智慧制造”主题旅游景区,打造了富有工业资源,集智慧制造、绿化景观、历史文化等主题为一体的全方位、全覆盖精品工业旅游线路。该景区的成功创建,是市企一体将工业资源与生态优势整合,探索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价值转化机制的有益尝试,也是钢城融合,共建“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重要成果。

走进马钢智园,如同来到一个偌大的花园,草木成趣、绿意盎然。

记者了解到,马钢智园是在原马钢修建部大院基础上,不改变原有建筑主体结构,融入“花园式工厂”理念,进行绿化提升和改造建设而成。园区内有“五部合一”集控中心、铁前集控中心、生产服务中心、马钢展示中心等9栋建筑,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集中办公、远程智能管控,被誉为马钢“最强大脑”。

“2020年底智园开园,运营管控系统也随之投用。去年6月系统进行了更新换代,不仅数据信息更全了,而且增加了决策支持系统,能为生产计划提供最优方案。 ”在马钢智园运营管控中心,宝武马钢制造管理部首席工程师刘强正盯着大厅内的大屏幕。记者看到,大屏上实时滚动着各种颜色的数据,并不时出现各种提示信息,操作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发出远程操控指令,实现“一键炼钢”。

“系统使用以后,‘经验生产’变为‘智慧制造’,生产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更精准,各部门协同能力增强,有助于节能降耗、绿色生产,生产效率和效益也提高了。 ”刘强说。

马钢智园是“绿”与“智”的“化身”。两年来,马鞍山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制造业向“智造”转型,为实现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目标注入动力。同时,在全市推广马钢智能化改造和绿色转型经验。

马鞍山市聚焦企业技改抓存量,对现有企业新上固投2000万元以上项目,比照招商引资政策给予奖励,推动规上企业技改全覆盖。同时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开展制造业高水平技改项目,以“数”“智”赋能产业升级。

今年上半年,马鞍山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2%。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认定,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已达规范级。马钢智慧料厂、云轨信息公司“轨道交通客流大数据分析”等一批项目入选工信部各类试点示范,粤美金属“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工厂”、华孚精密“5G智慧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目前,该市已建成165个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

近年来,马鞍山市以亩均效益评价为牵引,协同推进“标准地”改革、铸造产能综合评价、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闲置低效用地清理,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该市以税收、能耗、环保、安全四项评价指标对全市349家铸造企业实施综合评价,依法依规清退低效铸造产能,借势招引10亿元以上优质铸造项目13个。同步建立铸造产能调剂交易机制,出台铸造产业 “绿色+智能”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推动存量铸造企业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发展。马鞍山铸造行业已认定市级以上19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其中省级智能工厂2家。

(记者 贾克帅)

    相关新闻
坚守车厢 服务从心开始 胸怀大爱 传递道德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