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嵌入式”发展 书写长三角一体化新故事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8-25 08:05:53 责编: 武静

20220815005540a.jpgB001.jpg

奥克斯智能电气落户马鞍山当涂经开区。通讯员 储灿林 摄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马鞍山是安徽的“桥头堡”“先头部队”。近年来,该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以毗邻地区率先突破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聚焦重点区域,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协作、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重点领域,打破行政壁垒,推动毗邻片区跨界一体化发展。

去年11月,马鞍山市当涂县与南京市高淳区签订合作协议,至此,江宁—博望、江宁—花山、和县—浦口、慈湖高新区—滨江开发区、当涂—高淳等省际毗邻地区全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宁马两地248公里边界线上所有毗邻片区跨界一体化发展全覆盖。

20220808012133a.jpgB001.jpg

宁芜高速“四改八”马鞍山段项目现场。 通讯员 邵纪明 摄

互联互通,近邻“牵手”更紧密

7月22日下午,在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管委会,园区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会同公交、建设、公安等单位负责人,就慈湖与江宁交界处的界牌枢纽公交站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情况,进行协调沟通。

在位于宁马交界处慈湖高新区一侧的界牌枢纽公交站,记者看到,崭新的管理用房和候车室美观大气,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开阔的停车场里标出40余个公交停车位。

“项目去年开建,今年6月建成,验收投用后两地百姓出行会更加便利。”马鞍山慈湖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工作人员刘杨告诉记者,界牌枢纽公交站斜对面,跨过205国道便是南京市江宁区的一处公交站牌。过去两地百姓出行,换乘公交要穿越205国道,不仅耽误时间,而且不安全。两地积极对接,建设界牌枢纽公交站,投用后作为马鞍山市公交125路的终点站,同时将南京东山公交867路、985路和707路引入该枢纽站,实现两地公交无缝换乘。

规划引领,交通先行。马鞍山市加强与南京的规划衔接,签订《南京都市圈规划合作框架协议》,统筹规划编制和实施,共同成立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市级工作推进机制,推进国土空间、基础设施、毗邻区域等规划协同。马鞍山市博望区与南京市江宁区共同完成《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新型功能区博望片区战略规划研究》,和县与南京市浦口区共同启动编制《浦和跨界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联通方面,马鞍山市将巢马城际、宁马城际、宁马高速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对接沪苏浙的“一号工程”,成立专班重点推进。

目前,扬镇宁马铁路(镇江至马鞍山段)首次环评公示已结束,明确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设站,正在对接国铁总公司推动建设前期相关工作;G4221沪武高速增设博望互通立交项目已由省发展改革委进行立项,省自然资源厅已正式出具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批复文件;区域交通主动脉S446快速路项目江宁境内已完成拆迁,博望段丹新河跨界桥已完成全部的桩基和立柱施工;百仙路、金家路、黄塘路等断头路被打通;宁马跨省公交开通,完善了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实现公交同城化通勤。

20220726015062a.jpgB001.jpg

芜申运河,货畅其流。图为芜申运河马鞍山当涂乌溪镇段一景。通讯员 陈亮 摄

产业协同,共建园区添活力

七月,骄阳似火,在博望与江宁相邻的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腾亚环境控制智能装备制造及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现场也是一派火热景象。

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计划用地120亩,主要生产研发行业领先的民用及军用环境科技产品。这是南京腾亚实业在该功能区落地的二期项目,距施工工地百米处,就是一期精密工具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

博望区位于马鞍山市最东端,与南京市江宁区交界,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博望成为马鞍山推进长三角“嵌入式”发展的“钻头”。去年7月10日,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在博望区正式揭牌,标志着马鞍山市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步入新阶段。

一年多来,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立足博望区坚实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打造以“高端智能制造+科技孵化园”为重点的高质量产业体系。功能区坚持全员招商、联合招商、基金招商,推动招大引强;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保项目机制,加强调度;实施“星期六项目攻坚行动”,确保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到位;建立“企业吹哨、政府报到”常态化服务机制。目前,已经引进腾亚精工、旭淄机械等31个、总投资366亿元的重点项目,预计全部达产后产值约498亿元,税收约20亿元。

马鞍山市聚焦长三角整体产业布局,特别是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及南京市八大产业链,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打造“1+3+N”产业集群升级版的实施意见》,对标沪苏浙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据统计,目前该市每年招引的亿元以上项目中,近六成来自沪苏浙地区。

位于和县—浦口毗邻区的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承载着浦和两地联合招商、利税共享、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功能,围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目前,已有南山浦和智能制造园等38个项目成功签约,希腊普拉斯克等105家企业落户园区,总投资超过130亿元。

慈湖高新区与滨江开发区签订协议,共建产业协作园区;博望与江宁共建“宁博创智谷”园区;马鞍山软件园与江苏软件园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软件互联网产业合作……目前,包括省际毗邻地区在内,马鞍山已实现所有县区、开发园区与沪苏浙重点园区合作共建全覆盖。

20220225000519a.jpgB001.jpg

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举行的义诊活动现场,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骨科专家马春辉(右)为患者义诊。特约摄影 王彪 摄

民生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前县城里的儿科医生少,医疗资源跟不上,老百姓看病总爱往南京跑。现在不仅有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专家定期来和县坐诊,我们还安排了医务人员前往南京进修学习,尽力在仪器设备、用药诊疗等方面与南京市儿童医院实现同质化管理。”和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杨正说,这一变化得益于南京市儿童医院和县分院的挂牌。

去年11月,和县人民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儿童医院和县分院专家门诊接诊1300余人次,普通门诊接诊16000余人次。

宁马携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止于医疗领域。近年来,马鞍山市在推动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加快对接南京市优质社会资源,在政务通办、教育共享、文旅同频、人才招引等诸多方面,推进同城化、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通过一年多的合作办学,博望分校建立起核心理念——‘本真理念’,在教学方式上尝试了百小的‘支点式’教学模式。 ”近日,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副校长陶德兵坦言。

2020年,宁马两地签订《马鞍山市丹阳中心学校与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合作办学协议》,挂牌合作共建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分校已办学一年多时间,百家湖小学派驻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参与博望分校管理;博望分校与百家湖小学本部教学同步、资源共享。此外,博望还与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成立跨界医联体,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博望区7家医院已纳入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实现了两地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水务方面,江宁、博望在长三角区域率先探索水务一体化合作,一期工程已正式通水,2022年将实现对博望全域供水。

宁马两地多年来不断加强跨区域公共服务领域合作。两地签订《南京市与马鞍山市教育一体化合作协议》,马鞍山市选派中小学校长赴南京挂职学习;签订南京马鞍山景区门票互售、“课本上的马鞍山”走进南京高校、马鞍山旅游年卡与南京市民卡公司合作等协议,推动马鞍山文旅资源接入南京莫愁旅游全域旅游平台;成立宁马两市医疗卫生合作委员会,推动医疗机构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中大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长三角知名医院开展合作,落地33个合作项目,创建名医工作室21个;签订宁马县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实现127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马鞍山市民卡具备南京公交地铁刷卡、公共自行车租赁、医疗挂号、景点游览、图书借阅、停车缴费等功能,不断增进百姓福祉。(记者 贾克帅)

·挂职学习见闻录·

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讲述人:蚌埠市固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徐伟龙

整理:记者 孙言梅

2021年5月,我被派往浙江省东阳市跟班锻炼,实地学习园区管理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经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更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面对人多地少的先天不足,东阳人不等不靠,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不仅打造了“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文化和影视名城”四张名片,而且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百强县(市)。其中,东阳市建筑业总产值、总纳税额、特级企业数、创鲁班奖工程数四项指标均居全国县(市)第一;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是浙江省唯一的省级文化类产业集聚区,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当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皖北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沪苏浙结对帮扶皖北城市机制等国家层面重大部署相继落地,带来巨大发展红利。对于固镇县来说,当务之急是强化机遇意识,抢抓政策红利,在合作与对比、学习与交流中,找到切合实际的县域发展模式和路径,奋力在皖北振兴中争先进位。

欠发达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 “引擎”。做大产业既要抓存量优化、又要抓增量培育,招商引资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园区建设既要重硬件、更要重软件。具体到我所在的经济开发区工作,首先要破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整合归并机构、明确权责清单、优化行政管理流程,赋予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职能,焕发体制机制活力。同时,围绕园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主动对接沪苏浙,全面挖掘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力争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强链;实施园区新签约、重点项目包保清单制度,促进项目高效落地,推动产业集群集聚。

营商环境就是“软实力”

讲述人:国家税务总局黄山市屯溪区税务局 王明洲

整理:记者 吴江海

在上海体悟实训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除了有着天时(政策优势)、地利(区位优势)、人和(人才优势)的客观条件外,我们能够学习到哪些“软实力”来吸引投资,促进黄山经济的发展?

在拜访了几十家企业后,这个答案逐渐清晰:优良的营商环境。

从2017年起,上海市连续四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改革举措,先后实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等行动,推出了一大批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创造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营商环境相关指标排名居于全国领先位置。

在上海走访考察时,我们发现从对企业一些需求的及时呼应,到政府奖补、项目资金的申请以及场租地租的减免等,政府能够给的都会给到位。这一切,不用靠关系、无须找领导,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许多企业家这样点赞当地政府部门的服务:“我们想到的,他们也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他们还想到了。 ”

黄山市虽然拥有“黄山”和“徽州”两大顶流IP,知名度较高,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想把企业“请进来、融进去”,更多的还是要“在商言商”。更便利的办事环境、主动帮企业纾困解难、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等,才是俘获企业“芳心”的关键。

作为一名基层税务人员,从上海学习归来那刻起,我便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提升营商环境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我在兼任黄山市屯溪区税务局“减税办”主任的工作中,一方面和同事一起走访企业,宣传政策、辅导操作;一方面随时监控纳税人退税申请流程,做到流程审批 “不过夜”、不积压,让企业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税收优惠应享尽享。

让群众共享“同城待遇”

讲述人:马鞍山市博望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王家亮

整理:记者 贾克帅

2021年6月,我被派往南京市江宁区跟班学习,其间,我深切感受到了江宁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一直以来,江宁区坚持对标全国最高标准,在对标找差中创新思路、奋勇争先,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迈进。

江宁区聚焦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先行先试中突破难题,22项改革创新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获批南京唯一、江苏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区。在惠民实事方面,江宁区创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跻身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第4位,并荣获全国首批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区和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等称号。

学习归来,我对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夯实基础,推深“一体化”。推动规划“一张图”,将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总体发展规划深度融入江宁、博望两地规划体系。畅通交通“大循环”,推进高铁博望北站、沪武高速博望互通立交工程等一批省际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提升内涵,紧盯“高质量”。坚持项目为王,围绕“先进智造业”招大引强,在50亿、百亿项目上重点攻坚。深化产业协作,与江宁开发区联合招商,积极探索跨省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宁博创智谷合作公司实现实体化运营。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完善新型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服务配套,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更多公共服务资源“跨市共享”,让群众共享“同城待遇”。

争当示范,打造“白菜心”。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横向协调有力、纵向灵活高效的跨区域工作协调推进体系。完善“两省一街警务室”、石臼湖等联防联治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批效率,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

    相关新闻
争当排头兵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宣城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