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学报告话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10-18 07:09:41 责编: 徐文娟

坚持三个“第一” 书写精彩“答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我省认真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诞生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首台光量子计算机等相继问世……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省多年来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无关系。

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和教育作为强大的动力和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三个“第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类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在扩大普及、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就显著。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安徽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安徽对标世界一流,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动能。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创新政策、创建平台、创优环境,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突破千万。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阔步向前,科教兴国战略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陈 群)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报告摘要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安徽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举全省之力建成以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催生出更多“从0到1”原创性成果,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实现并跑领跑。

高质量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实施专项推进行动,全面入轨运行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等“国之重器”相继问世。成功研发“九章”“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成功争取深空探测实验室落户安徽。

高水平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19.2平方公里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形成已建、在建、拟建的“3+4+N”大科学装置集群化发展格局,数量居全国前列。

高标准梯度构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认知智能实验室等“国字号”创新平台216家,省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34家,在全国率先组建4家创新联合体,催生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基层连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作出明确指示,对于我国实现高质量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0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表示,中国科大将坚持“科教报国、追求卓越”初心使命,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多下功夫,努力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报告提到的量子信息等多个领域重大创新成果,我作为科技工作者感到非常自豪!”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研究与管理党支部书记、教授叶树集表示,中国科大主导或参与的量子信息、探月探火等重大成果,让他和同事们备受鼓舞。他将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在攻关创新中实现新作为。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报告摘要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安徽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不断构建强链补链延链重大科技攻关体系,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等,2020年我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达4.95%,较2012年提升2.5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883.2亿元,较2012年增长2.1倍,研发投入强度达2.28%,较2012年提升0.6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综合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部署省科技重大专项等。2015年以来,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168项、投入省财政资金超18.79亿元。动态存储芯片等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全色激光投影、仿鹅绒结构高保暖材料等成果闪耀北京冬奥会。

基层连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为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合肥通用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冰表示,作为中央驻皖转制科研院所,将践行报国使命,着力打造通用机械“原创技术策源地”。近年来,合肥通用院持续建强高水平创新平台,全力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转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建,聚力推动压力容器与流体机械领域高端装备创新、在役安全与节能运行技术攻关。自主研制的大型高参数球罐、缠绕管式换热器、煤化工特种阀门、特种水射流切割装备、战略锂资源分离机械等高端装备享誉国内外。“我们将以更加扎实的创新行动、更加丰富的创新成果,助力能源工业、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王冰说。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报告摘要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安徽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21所,数量居全国第9位。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分类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8所、应用型高水平大学9所、技能型高水平大学45所,做法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3所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3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我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安徽被教育部确定为8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率先成立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打造全国第一家省级“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牵头或配合开展对标沪苏浙创新举措15项,加快与省外高校战略合作步伐。目前,获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2个。

2012年以来,我省累计培养高校毕业生324.8万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稳定在88%以上,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基层连线

“回首非凡十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有幸参与、见证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10月16日,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徐斌在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表示,将牢记育人初心使命,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更多“三农”排头兵、生力军。

安农大发展规划处处长吴祥为说,党的二十大报告让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充满力量,“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之中,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关键核心指标,坚持学科、平台、人才、专业一体化发展,聚焦ESI前1%学科建设、博士点申报、高层次人才引培等重点工作,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筑牢基础,厚植优势,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提供有力支撑,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报告摘要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安徽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形成天下英才荟萃江淮的生动局面,创新活力更加强劲。

制定实施“安徽人才30条”、“科学中心人才10条”、省委人才《决定》等系列政策文件,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深化编制周转池、首席科学家、股权期权激励等制度改革。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组织开展“特支计划”、“115”产业团队遴选,大力培育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1132万人。

制定实施加强长三角地区人才交流合作工作方案,打造全省上下贯通的人才服务网络,优化完善“皖事通办”“江淮优才卡”服务事项,营造创新愉快的良好环境。

基层连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目标方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黄晨光表示,在合肥研究院,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始终被作为发展之本和未来之基,始终处于改革创新发展的优先位置。近年来,合肥研究院突出大科学装置集聚、建制化科研优势,强化以业塑才,突出以才引才,强化精准引才、引育并举。

“此外,我们还突出科教融合、国际化发展,拓展人才队伍发展视野,强化人才政策与机制的完善,精准激励、分类保障、促进交融。”黄晨光说。目前,合肥研究院在职人员2700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超过1100人。战略科学家的指挥协调作用日益增强,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在攻坚克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报告摘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安徽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发展坚持对标先进、奋勇争先,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

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2011年至2021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园6648所,截至2021年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53.8%、88%,实现农村“一镇一园”目标。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2017年底安徽在全国第9个、中西部第1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提前3年完成省政府和教育部签订的备忘录目标。目前,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达93.7%。

实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推进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省级示范高中达191所,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在省级示范高中就读学生比例达52.8%。

推动终身教育全面发展。现有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校82所,老年教育机构市、县级覆盖率达100%,位居全国前列。

基层连线

“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以担当作为为祖国增光添彩,是我们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保持的初心。”合肥市第九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章伟说。他表示,要把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工作之中。合肥九中将深入锻造育人品牌,以纵深锤炼“杨武之班”新品牌为抓手,促进“三位一体”育人模式转型;扎实推进减负增效,彰显“六有四为”课程体系特色,全面开展大数据精准教学和教学评一体化;积极助力教师成长,聚焦“三新”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新闻
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安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