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桐城市孔城镇晴岚村纪检委员通过“板凳会”的方式,现场办公解决了一起土地补偿款争议,平息了村民小组间矛盾。
前不久,孔城镇晴岚村在外务工村民姚正义在村民组群里,反映河滩地补偿款钱庄小组未能分配到,认为程序不公开、分配不公平,导致钱庄小组群众对村干部意见较大。
晴岚村纪检委员周红梅看到信息后,立即与姚正义取得联系,承诺进行核查并对村民组的分配方案公开公示,还群众一个明白。当天下午,周红梅联系上姚圩组组长、村民代表、党员及在家群众召开“板凳会”核实讨论此事。
据了解,姚圩村民组分为小姚圩、新建、王圩、钱庄四个小组,该河滩地三十多年前就已由小姚圩、王圩、新建三个小组分配耕种。并在引江济淮工程征收丈量时,安排村民代表参与指界,由引江办、重点办、测绘院、国土等部门和镇、村配合进行逐块登记。
河滩地界线以现场农作物种植界线为参考依据,对长年撂荒、现场已无耕种痕迹的河滩地不予认定补偿。钱庄小组三十多年没有参与种植,因而无法享受补偿。
最后,周红梅现场拨打免提电话,咨询国土和司法部门,并整理成文字内容发到村民组群里:农民集体连续使用其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满20年的,应视为现使用者所有。而钱庄小组的河滩地已由其他小组开荒耕种超过20年,所以该河滩地的征收补偿费应归现使用者所有。
村民组长姚成仁也把“板凳会”现场情况发到群里,指出补偿款分配是依法依规办事。至此,钱庄小组群众“服气”了,大家对“板凳会”现场办公的形式予以点赞,认为在一条板凳上议事说事,让疑虑现场打消,矛盾现场化解。
“我们将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委员一线监督员、调解员作用,依法依纪,着力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通过‘板凳会’等形式,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有效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孔城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本报通讯员 吴春富 本报记者 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