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前后,在广袤的乡野大地,一台台“村晚”集中上演,农民朋友用独属于他们的文化方式迎新年、庆新春。火爆的“村晚”究竟有何魅力?
在乡村,传统文化和习俗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村晚”正是这种文化传承的体现,它通过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舞蹈、歌曲、戏曲等,展现了乡村文化的魅力。
村民站到舞台中央,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去诠释艺术,诠释生活的意义,传递希望的力量。这种真诚和质朴正是艺术的生命力,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村晚”火热,亦是近年乡村文化振兴、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一个体现,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文化自信。
随着乡村面貌不断刷新,“村晚”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文艺表演,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在贵州榕江县三宝侗寨,“村晚”“村超”两个“村”字号IP相遇,顿时火花四射。精彩球赛、民族歌舞、年货大集……轮番上演的“好戏”,“村味”浓郁,让观众目不暇接、网友大开眼界。
作为传统民俗活动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村晚”以淳朴的民风、优美的乡景、热情的乡亲为背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乡村世界。
如何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续写精彩,更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村晚”,得办出特色——
乡村之美,美在淳朴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村晚”作为乡土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应留住“村味”,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延续乡村文化脉络。“村晚”唤醒了许多沉睡的文化资源,将传统民俗及昔日的寻常景物,转化为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的特色底蕴和宝贵资源,进而增添乡村美丽经济的独特魅力。
“村晚”,得玩出新意——
“村晚”魅力持续释放,不仅要在内容形式上推陈出新,传播方式上更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将“村晚”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分享给更多人。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影响力,还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和支持。
“村晚”,得突出融合——
推动多元与多业融合,构建新场景催生热效应,用“村晚”串联地方文旅深度融合的线路产品,让游客群众跟着固定的“村晚”流动起来,多点打卡体验多元化的民俗民风、景点景区,带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文化活起来,乡村动起来。“村晚”舞台虽小,却承载一方水土的本真,一域民俗的原色,生动演绎着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期待。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村晚”、忆乡愁,“村晚”为乡村振兴“加戏”,为幸福生活添彩,让希望的田野充盈着年味和幸福!
(孙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