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呼应”办理,是省委、省政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系统性平台,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集成性抓手。滁州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建立健全市、县工作平台体系,抓实“统筹发力、多元收集、快速响应、闭环督办、标本兼治”五个环节,用心听民声,用情解民忧,做到事要解决、群众满意。截至3月15日,省“民声呼应”交办涉滁的45个问题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百分之百。去年四季度全省“赛马”评议,滁州“民声呼应”平均办理时间全省最短、办结率全省第二。
一是坚持高站位推动,着力健全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声呼应”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研究落实,对省交办涉滁事项每件必批必问;建立健全1个市级“民声呼应”载体、8个县级载体,并整合人民网网友留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信箱、12345热线、互联网+督查、信访、为企服务、网络舆情等多个群众诉求反映平台信息,形成了覆盖全市、立体畅通的“1+8+N”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
二是坚持高效率落实,着力完善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民声呼应”办理工作机制,制定群众诉求反映平台责任清单、主办单位责任清单,明确谁主管、谁负责,交办问题谁承办、谁负责,跨层级、跨领域问题谁参与、谁负责;在全市推行“群众诉求当天响应、当天联系、当天办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阅批、亲自研判、亲自部署,压实办理程序、办理结果、群众满意度责任”的“三个三”工作法,制度化、常态化推进“民声呼应”办理,形成了市、县两级“统一归集诉求、分流交办核处、统一回复反馈、及时督查跟踪”的联动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高质量办理,着力解决问题。坚持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强化对“民声呼应”办理的过程督办、结果问效。每季度随机核查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开展督查通报;每半年开展“回头看”,通报正反面典型案例;年终将“民声呼应”办理纳入市委综合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截至目前,市县编发《民声呼应》185期,联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112个。在“民声呼应”机制引领下,去年滁州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8.5%、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进京访、赴省访量均降至历史低位,营商环境季度“赛马”评议连续7个季度居全省前三,获评“2023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四是坚持高效能治理,着力整体提升。把“民声呼应”办理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围绕“初发问题、群众反映集中或重复反映问题、因有关制度规定不完善而导致的问题”三个层面,分类施策、源头治理,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去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物业管理、水电气供应、交通安全、社会救助等专项整治15个,推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8个。滁州法院针对物业服务行业源头治理制发司法建议,被最高人民法院写入工作报告。凤阳县开展城乡供水“问题大化解、行业大治理”做法,被省《民声呼应》典型案例刊载。
下一步,滁州市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办理质效,推动群众诉求解决从“快办快结”向“源头防治”转变,促进民生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努力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展现更大作为。
(本报记者 罗 宝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