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公益诉讼守望徽州文化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7-29 08:46:09 责编: 武静

看到马头墙,就到了徽州。传统村落,既是透视徽州文化的一扇窗,也是了解徽州历史的“活化石”。

歙县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重要承载地和集中展示地,拥有中国传统村落167个,县级占有量位居全国第一。

其中,歙县杞梓里镇滩培村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但是,近年来,该村出现部分古民居濒临倒塌、新建房屋破坏村落整体风貌等问题,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为此,歙县检察院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去年8月,在实地调查滩培村的基础上,对周边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同时,通过比对不同时期村落卫星遥感图片,筛查徽派建筑屋顶颜色变化等情况,歙县检察院借助数字算法,形成案件线索,对该县167个传统村落建立数字检察监督模型。

去年9月,歙县检察院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围绕各相关部门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应负的监管职责及监管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公开听证。

当月,结合听证评议意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歙县检察院分别向该县住建局、杞梓里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落实监管职责。

两个月后,歙县检察院开展“回头看”,发现除3栋古民居因产权问题还在商谈修缮细节外,其他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以此为契机,歙县检察院通过大数据检察监督模型,形成《歙县传统村落疑似风貌变化等线索报告》,推送该县住建局和27个乡镇政府,进行“清单+闭环式”监管。

同时,歙县检察院牵头,与该县住建局、文旅体局等7个部门签订《歙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传统村落保护的长效机制。

此外,歙县检察院还向黄山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制定〈黄山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条例〉的立法建议》,已被纳入今年该市人大立法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村落既有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歙县拥有歙砚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叶村叠罗汉等省级非遗项目24项。但是,一些非遗项目因后继无人、市场受限等濒临灭绝。

为此,歙县检察院专门前往该县22个乡镇,开展围绕非遗传承人询问为重点的调查核实工作,调查非遗项目40余个,总结问题10余种。

在此基础上,歙县检察院向该县文旅体局及乡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22份,提出开展全面调查、加强非遗传承人管理、开展抢救性保护、强化监管与指导职责等多个可行性建议。

同时,歙县检察院积极总结、认真梳理共性问题,在《黄山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征求修改意见期间,提出的相关修法建议被最终采纳。

如今,镌刻着徽文化记忆、寄托了思乡人离愁的传统民居等已修缮一新,消防器材、监控设备等已配备齐全。歙县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方锡辉表示,将继续发挥检察公益诉讼治理效能,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 本报通讯员 王启龙 本报记者 方 舢

    相关新闻
楼宇清查 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