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高台舞狮迎新年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1-31 08:43:41 责编: 徐文娟

■ 蒋延珍(四川)

家乡的民俗丰富,最过瘾的节目非高台狮子莫属。锣鼓一响,狮头一凛,上了五张或七张八仙桌垒叠的高台,戴“猴子”面具的民间艺人带着狮子,闪转腾挪攀高走低,在高空中表演各种挑逗、嬉戏等高难度动作。乡亲们顾不上吃饭,在台下看得凝神屏气。

大舅打来电话:“勇娃,老家过年有丰富节目,你们回来,让孩子见识下高台舞狮有多精彩呀。”“精彩啥,危险着呢!”表哥回话噎他。大舅喋喋不休,表哥才答应回家。

相传高台狮子来源于南宋宫廷故事,一名皇子为了躲避宫廷争斗劫难,躲进深山做了和尚。高台狮子表现的就是这名皇子剃度以后,在山顶与猴子相互嬉戏的场面。

一般舞狮在地面进行,只强调动作,展示力量与美。但高台狮子,却离地十多尺,表演既诙谐又充满难度的杂技动作。

上世纪70年代末多地缺粮,大舅却逼表哥练功,表哥通过层层筛选后登台。一次,表哥早晨只吃了点汤红苕,中午饿得眼冒金星,还要攀爬几张高桌表演高难动作,心里发怵。表哥说:“爸,我胃痛,暂时不演吧?”大舅瞪眼说:“那怎么行,好多观众看呢。坚持下,你已表演过几回,没问题的。”

那次表哥舞狮头,举着行头,感觉越来越重,浑身冒虚汗,气喘吁吁。舞在桌边时,脚下一滑,迅速下坠。

等他醒来时已小腿骨折,连带狮尾表演者也受伤。大舅每天给他煮荷包蛋,让他养伤。后来表哥发奋读书,不愿再去表演高台舞狮。阴雨天旧伤隐痛时,表哥对这事就更加怨恨。

大舅知道表哥的心结:“高台舞狮是我们家族的荣耀!当年为了掩护地下党的活动,祖爷将高台舞狮的各种动作,编成约定的信息传递了重要情报。这样的技艺,怎么能不继承发扬?”

表哥回怼:“这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做成的。”大舅不死心:“你受了伤,表演要培养新人,需要一笔资金,你能想到办法不?”“我能有什么办法哟?”大舅听了叹口气:“要不你毕业后就去城里做生意?”表哥吼道:“我辛苦考上师范学校,你激动地说祖坟冒青烟,还请客表演高台舞狮呢!现在又让我去做生意,做生意有那么容易?”

大舅干笑了两声,不提这事了。表哥大学毕业后,回乡任教两年。当时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不断有人涌入城市。表哥悄悄辞职,进城摸爬滚打多年,总算站稳了脚跟。

大舅这次又在电话里说:“勇娃,我想把舞狮行当重新弄起来,还需要一个练功的设备和活动室,你看……”表哥没好气打断他:“爸,你一把老骨头,安享晚年吧!我在城里哪样不花钱,你还指望我去贴补高台舞狮?”

大舅气得瞪眼:“如今乡村振兴,政府重视文旅结合,不断给我打气鼓劲,我们一定要舞好高台狮子。我自己来想办法!”

年末表哥回家,大舅不理他。锣鼓一响,高台舞狮踩着鼓点,一层层艰难攀登,在最高那张八仙桌上舞动。观众把心悬在嗓子眼,为那小小方寸间的跳跃舞动欢呼喝彩。当两条彩带飘下,“爆竹声声辞旧岁,国富民安迎新年”两句话呈现在观众面前,节日的气氛一下就达到燃点。

大舅在台上激动地说:“华仔,舞狮雄风再起,感谢你的捐助!”华仔,就是那次舞狮尾受伤的堂弟,后来在沿海发展。他拽着表哥上台:“大伯,你该感谢勇哥,他虽爱顶嘴,实际没忘高台狮子。他私下联系我们,这次捐助他出的大头,圆了咱们舞狮人的梦。”

大舅激动地看着他俩,台下掌声雷动。接着,高跷,高台舞狮,舞龙,扭腰歌,耍空竹……一番番开演,烟花里,乡村的年味又美又燃。

    相关新闻
龙腾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