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减负一年间】明确权责为基层减负增效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9-06 08:08:00 责编: 刘东伟

“牌子减少了,居民办事一目了然。”近日,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党委书记姚锦帆指着如今清爽整洁的办公场所外墙感慨。

牌子带来的负担曾困扰着很多社区和村委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中提出,规范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黄山市积极落实上级部署安排,统筹推进基层减负和为民服务,既清理不合理的“老套路”,也探寻赋能增效“新打法”。

“摘牌减负关键是要清理牌子背后的不合理事项,厘清权责关系。”围绕挂牌、服务事项清单落实等12个方面,黄山市开展问卷调查,建立村级组织服务事项清单外准入机制,明确村级事务申请、审批、进入、监督等准入程序,严控事项“入口”。

据黄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基层治理中资源、能力与任务不匹配的“小马拉大车”问题,黄山市制定《不应由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指导清单》《不应由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及办事指南清单(第三批)》等5个清单。同时,在全省率先制定村级组织清单外事项准入机制,严控村(社区)服务事项“入口”。对村(社区)工作目录清单以外需要村(社区)协助配合的,严格履行县级政府审批准入程序,确保村(社区)承担的行政事项只减不增。

为推动基层减负常态化监管,黄山市还探索基层减负监测点制度,设立基层减负监察员,通过自下而上实时“吹哨”,推动部门自上而下精准减负,真正把不该背的包袱卸下来。目前,黄山市已公布市县两级举报方式9个,实现753个村(社区)减负工作全覆盖直报。

渔梁社区居民鲍世昌今年4月被相关部门推选为基层减负观察员。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基层减负观察员,职责就是通过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及时收集上报加重村级(社区)组织负担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更好地服务基层。“比如有些群众反映开具证明问题,我既可以向社区反映也可以直接向市县相关部门反映,他们便及时给居民解释答复,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增强了群众信任度。”

据悉,为压实部门主体责任,黄山市建立村级减负部门协调机制,采取个性问题现场反馈、共性问题会议调度、频发问题发整改通知单督办等方式,对发现的清单外证明、事项落实“双交办”。今年以来,有效解决保险报销、劳动力证明等涉减负问题35个。

(本报记者 李明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