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安晚报讯 10月24日,首届世界声博会暨2018届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在合肥奥体中心开幕,全球人工智能大咖和创业团队云集合肥,为合肥人带来了一场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的饕餮盛宴。


数字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大
工业与信息化部软件司副司长任利华昨天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既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也将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了2000 多个,产业规模超过了 200 亿元。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万亿。
据悉,作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中国声谷将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高地。据统计,今年 1 到 9 月份,中国声谷实现产值 480亿元,增长29.5%,在建产业化项目479项,总投资114亿元,增长35%,语音企业已经超过350个,同比增长两倍。
技术
人工智能学麻将比较困难
目前,社会上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也颇为关切,有人幻想人工智能技术像好莱坞大片里一样无所不能,有人则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取得真正突破。对此,我省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昨天在发言中说,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人类社会,只要有数据、有规律可循的领域,机器代替人类50%、77%的工作的状况,在未来10年之内就将变成现实。
当然,刘庆峰也认为,人机耦合是人工智能系统应用的关键,即便在各种行业领域有数据和规律可循,也需要最好的人工智能算法、行业数据和应用专家共同打磨。他举例说,最早的人工智能最容易做到的是信息完全充分、规则完全透明的场合,比如围棋,“稍微难一点的是信息半充分,比如打麻将。”
因此,刘庆峰认为,不能让机器完全代替人,而是要让每个人都站在人工智能的平台上享受人工智能,这就需要人机耦合。“对我来说,我希望到2029年,我作为董事长的工作,有80%是机器帮我做的,20%是我来做决策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在企业治理和董事长决策过程中的人机耦合系统。”
黑科技
转写机器人的听力特别好
本次声博会设立了多个展区,比如主题展、特色展等。其中,主题展以中国声谷为主,展示国内外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特色展则收集并展示世界伟人、历史名人的声音,用技术营造一个奇妙的“声音花园”。
记者在展区看到,很多展品都展现了目前全世界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的最先进技术。比如科大讯飞展区的讯飞听见M1转写机器人,像一个胭脂盒,随时可以揣在口袋,但它的功能却不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转写机器人,因为使用了7+1的环形麦克风,无论使用者在哪个方向说话,都能360度无死角地拾音。即便在8米远场的情况下,机器人都可以识别到语音并能准确转写,像个称职的小秘书。
相关新闻
创新黑科技让人大开眼界
在昨天开幕的首届世界声博会暨2018届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创新展馆,用来展示第一届国际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大赛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其中,很多从中国声谷“长大”的人工智能参赛展品让人大开眼界。
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康复机器人获得了企业组一等奖。该公司参展的外骨骼医疗康复机器人,针对中风、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交通事故等造成的肢体偏瘫及运动障碍,可以帮助运动障碍者做自我运动功能恢复。而相对于传统的物理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康复效率,节省劳力,而且在精准运动和量化参数方面更加强大。据介绍,这种智能康复机器人核心技术为国内外独创,融入脑控主动康复技术、功能电刺激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可实现主动康复训练。目前,该机器人正在中国科大第一附属医院部署临床运用。
安徽效隆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 NeuroSee(神思)脑控仪-成瘾无创治疗仪获得消费组一等奖。据了解,有不少人陷入药物成瘾的病患中,而这种治疗仪采取神经信号实时反馈技术和经颅直流电刺激两种手段,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药物成瘾的症状。据了解,目前这种产品主要面向医疗机构,未来则会逐渐拓展到其他类型精神疾病的治疗中,为受精神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
另外,记者还看到一款无线实时的 AR 智能眼镜,由于内置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和对比算法,可以实现前端识别人像与警务云数据中心的海量人像数据实时比对分析,然后让比对结果通过穿透式液晶显示屏,在实时画面上叠加显示。这样一来,警务人员佩戴该智能眼镜后,就可以像好莱坞大片里的机械战警一样,在人群中快速、精准发现可疑人员。
本组稿件由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