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图片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千年古镇做好“枣文章”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0-06 08:48:38 责编: 刘东伟

9月26日,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村民在打枣收枣,该镇每年能产500多万公斤青枣。

青枣加工成蜜枣须经分拣、切割、淘洗、糖煮、养浆、稀烘、挤工、老烘、拣板等十余道工序。图为村民在烘烤蜜枣。

9月27日,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家家户户都忙着制作蜜枣。

9月26日,宣城市宣州区水东古镇老街村民在老街一字排开,展开了激烈的割枣技艺比拼。

9月26日至27日,一场趣味横生的割枣大赛在千年古镇——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举行,村民们在古镇老街里一字排开,展开了激烈的割枣技艺比拼,整个古镇弥漫着枣香,热闹场面更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

水东镇是著名的“中国蜜枣之乡”,自明代起,水东青枣就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脆甜”闻名,清代被列为“贡品”。近年来,当地依托青枣种植传统和地域优势,积极做好“枣文章”,发展“甜蜜经济”,培育乡村游、观光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和枣木加工、枣木工艺等创意产业,全力打造的“甜蜜小镇”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

目前,水东镇青枣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种植户5000多户,年产青枣500多万公斤,具有规模化的蜜枣加工厂十余家,产品远销东南亚地区和欧美地区。2019年产值达1.3亿元,枣种植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走上了富裕之路。“我们在加工厂割枣,每天收入100多块钱。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真好。”现场一位参加比赛的村民说。

本网记者 陈明 特约摄影 李晓红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坚持岗位过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