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齐等要素短板 以文塑旅,“网红”方能“长红”
楚考烈王怎么也想不到,在沉睡了2000多年之后,自己会成为“网红”。
2024-05-28 07:59:13 -
寿县孔庙这样修
寿县孔庙,始建于唐代,现有建筑为明清时期遗物,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风雨侵蚀,寿县孔庙一些部位出现损毁。2024年3月,寿县孔庙修缮工程正式开工,工期180天,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 对三坊、戟门、大成殿、两庑修缮及院落地面整治。未来,寿县孔庙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将对研究寿县的文化史、文风、民风及尊孔之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024-05-24 21:42:31 -
比都江堰还早的天下第一塘
在淮河中游的安徽寿县,有一座距今2600多年的灌溉工程,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比都江堰和郑国渠还要早300多年,至今仍在持续发挥作用。它为何能被誉为“天下第一塘”?背后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请跟随记者的镜头,听听淮南师范学院的李松教授讲述这口大塘背后的故事。
2024-05-21 22:00:00 -
武王墩墓考古,书写精彩文化故事
考古这把打开时光之门、回溯文明源流的钥匙,正开启安徽楚文化一座辉煌的地下宝库。
2024-05-22 08:38:33 -
楚文明的三大遗赠
“随着武王墩墓发掘的推进,对楚文化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5月20日,淮南市地方史专家姚尚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楚文化的遗存,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民风民情影响深远。
2024-05-21 08:11:41 -
在博物馆感受楚韵悠长
“武王墩墓为何呈‘甲’字形?墓室上方为何有四层椁板?武王墩墓的发掘,揭示了楚人哪些丧葬礼制?”5月16日下午,在淮南市博物馆,资深楚文化研究专家张闻捷一句开场白,立刻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2024-05-21 08:08:28 -
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新名片
“随着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考古成果不断展现,楚文化也迸发出独特魅力!”5月20日,淮南市文旅局局长程昊告诉记者。
2024-05-21 08:06:35 -
以文释史,勾勒楚地风貌
目前,淮南武王墩墓西一、二室遗物以漆木俑为主,还发现木车、乐器和少量遣策类竹简。楚简在古文献研究中具有独特价值,简的释读让现代人对传统典籍有了更为客观的了解。记者近日采访了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国,为大众探究楚简的奥秘。
2024-05-21 08:06:10 -
瑰丽楚文化,"鼎"峰见江淮
淮南武王墩考古发掘再次公布项目进展,目前已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大铜鼎是本次重磅发现。以铜鼎为代表的楚国青铜器,有怎样的独特风貌?安徽大学考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崇云结合本次考古发掘成果为我们进行了解读,楚国青铜器背后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通过此次发掘再次呈现于世人面前。
2024-05-21 08:05:39 -
《史记》中的楚考烈王生平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
2024-05-21 08:04:04 -
武王墩的两朵“疑云”消散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立国800年的楚国辗转迁移,在寿郢(安徽寿县)谢幕,楚国的余晖在这里映照了19年。”5月20日,淮南市淮河文化研究学者岳葆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一批青铜重器和精美漆器的出土,武王墩上空的“疑云”慢慢消散。
2024-05-21 08:03:06 -
翻开厚重楚史的江淮篇章
从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大棚到文物保护实验楼,大约300米距离。考古工作者一次又一次走过这300米,倾听2000多年前的“历史告白”。
2024-05-21 07:59:57 -
武王墩墓主人身份揭晓
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初步判断: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楚考烈王!
2024-05-19 11:47:23 -
文明对话|莫道春秋舒国小
群舒文化是最具安徽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莫道春秋舒国小,牛形盆口邈难追。横铉遗制真谁偶,拍案惊看振世奇。”是著名已故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对它的赞誉。
2024-05-19 11:46:34 -
楚大鼎的地位或将被撼动
楚大鼎是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也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上的国家公祭鼎原型。随着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有人说,楚大鼎的地位很有可能被撼动。
2024-05-19 11:44:59 -
博物馆寻宝记
博物馆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展现安徽承载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生动书卷。安徽日报策划推出涵盖多主题、多领域的“博物馆寻宝记”系列,带你了解我们的城市,了解我们的历史,让我们一同开启一段奇妙的安徽“寻宝”之旅吧!
2024-05-19 11:44:13 -
专家揭秘武王墩墓丧葬礼制
5月16日下午,在淮南市博物馆,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组第一组组长、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张闻捷,和市民们分享了一场精彩的楚文化讲座:《楚人的葬礼——从武王墩楚墓出发》。
2024-05-19 11:43:28 -
武王墩墓,或与芈八子有关!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是战国晚期楚国的王级墓葬,考古人员在武王墩墓出土文物中,发现带有文字的2件漆木器残片,字体属于秦国风格。目前考古发掘显示:部分出土文物或与芈八子有关!
2024-05-19 11:41:56 -
武王墩墓大鼎成功提取 楚大鼎或更名楚二鼎?
目前, 淮南武王墩墓椁室考古发掘有序推进,已经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其中青铜器150多件(组)。
2024-05-19 09:24:47 -
淮南武王墩墓发布重磅消息 墓主可能是楚考烈王
5月18日,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再次发布重磅成果。专家认为,结合墓葬规模、结构、出土文字材料与文献史料等综合分析,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
2024-05-19 09:23:21 -
“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在安庆举办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在安庆举办——
2024-05-17 07:17:44 -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里的“大千世界”
“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安庆博物馆、阜阳市博物馆三家博物馆的负责人,听他们讲述博物馆的建馆历史和当代风貌。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博物馆在地域文化传承、城市形象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024-05-16 07:29:52 -
文化中国行|楚国迁都寿春 战略转移还是战败而徙?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在位已经22年。
2024-05-10 08:30:06 -
武王墩 跨越2000多年的发现!
2024-05-06 0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