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把好环评重要关口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3-14 08:31:55 责编: 武静

全国两会期间,生态环境部部长在“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的重点就是强化环评保障。

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可以说,环评是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向纵深推进。但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未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环评这一重要关口不容有失。要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强化环评保障,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对环评造假“零容忍”。环评文件能否如实反映情况,提出的对策是否到位,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自2017年10月环评机构资质取消后,环境监管部门对环评机构的管理相对弱化,缺乏对环评机构的日常考核,导致一些地方频频曝出环评文件弄虚作假等问题,严重损害环评制度公信力。年初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问题。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压紧压实相关方责任,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坚决打击环评弄虚作假。进一步推进“阳光环评”,将环评各环节、各领域、各单位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环评标准要与时俱进。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出,新的污染物不断产生,现行环境标准体系没有与之对应的排放管理标准时,容易引发新的环境治理问题。生态环境等部门应积极推进新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研究,做好与新污染物技术标准、调查监测方法规范等衔接。完善环评标准动态更新机制,严格制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切实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源头防控作用,提高环评审批准确性。

当好监管者,也做好服务者。生态环境等部门在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底线的同时,应厘清环评审批“抓”和“放”的边界,保证监管“接得住”、服务“放得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环评审批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为建设项目提供从环评文件编制到环评审批全过程保障,促进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比如,滁州市职能部门优化办事流程,跑出环评审批“加速度”,今年以来累计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8件,有力推动1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加强环评政策宣传,通过上门服务、热线电话、网站信箱等方式畅通咨询渠道,指导企业依法落实环评要求,推动便企利企服务走深走细走实。

蓝天白云常相伴,绿水青山入画来。加大环评监管力度、抓好环评保障服务、守住生态环保底线,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让人民群众享受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鸟语花香的美好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徐 海


    相关新闻
应当避免“文字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