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思想周刊
“家政入大学”关键在培养质量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7-23 10:31:51 责编: 徐文娟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家政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将重点做好完善专业结构,扩大培养规模工作,引导和鼓励院校加强人才培养,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

近几年,我国家政服务业迎来新的风口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加之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二孩政策落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政服务需求不断提升。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业经营规模达到5762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业人员总量超过3000万人。家政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从业者数量和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校开设家政课,促进家政服务业扩容提质,将有力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扩大就业。

社会有需求,但长期以来高校对此并不热衷,因为家政学专业面临传统观念的歧视与误解。很多人把家政服务当作低人一等的职业,认为家政服务人员大多来自经济落后地区,不需要什么文凭;家政课程,不就是学学怎么做饭打扫卫生吗?毕业了不就是当个保姆伺候人?事实并非如此。家政学其实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所学广博,涉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家庭婚姻学、家庭教育等多方面人文内容,甚至家庭营养、护理等医学知识。家政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大型家政企业管理和培训工作,也适合在民政、妇联等政府单位任职,并非只能当保姆。人们对家政业低人一等的误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从业者本身素质不高,如果家政从业者表现出良好的素养、专业的能力、高尚的品行,就会赢得信任与尊重。观念改变不是单方面的,要靠双方一起努力;观念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要靠长久累积。目前,正值家政业扩容提质节点,从高等教育入手,提升家政从业者素质十分必要,从业者素质提高了,才能逐渐改变人们的偏见。

进一步说,有人质疑本科院校办家政服务专业的合理性,认为这是人才浪费,这是把所有本科院校都视为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学校。实际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的高校只是高校的一个类型、只占少部分,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不但不能忽视职业教育、应用知识,相反,还要适应社会现实需求,及时进行专业调整,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只是这种人才已经不是以前低层次的纯粹学习技术,而是最大程度地将知识与育人结合在一起。家政学专业就是如此。地方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家政课,进行职业教育,是教育需求的“回归”。具体开设家政服务专业,毕竟尚属新生事物,摒弃偏见之外,需要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进行科学论证,避免盲目跟风;不断开拓教育资源,储备更多合格师资。高校与职业院校迎合行业需求而非学历需求开设课程,应与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保证扩容后的家政专业高质量发展。(罗 鑫)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 | 主题教育要“身入”更要“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