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关山万里护和平
——记我省赴南苏丹维和警队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6-24 09:08:21 责编: 徐文娟

4月22日,我省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圆满完成任务后启程回国。4月24日,公安部举行仪式,为全体队员授予维和荣誉勋章。

时间回溯至去年。经过省公安厅、公安部和联合国的层层选拔,2018年1月9日,中国第七支(安徽)赴南苏丹维和警队正式获准成立,这也是十九大之后我国派出的首支成建制维和警队。警队队员共计12人,其中11人来自我省各地公安机关的多个业务警种,平均年龄38岁。同年4月21日晚,维和队员们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从首都机场飞赴南苏丹。

“枕着枪声入眠,一天只吃两顿饭”。一年来,全体队员克服种种困难,忠诚尽职,出色履行了维护和平的职责和使命。

南苏丹是位于非洲东部的赤道内陆国家,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血腥战乱,南苏丹于2011年通过全民公决方式取得独立。多年的战乱导致当地百姓流离失所,食品物资极度匮乏,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由于部族冲突等原因,南苏丹于2013年又爆发了新的内战。目前,南苏丹任务区被联合国评估为世界上最危险、最艰苦的维和任务区之一,也是我国警察参与维和行动以来条件最为艰苦的任务区。

在抵达任务区后,队员们被分配到朱巴、瓦屋、马拉卡、本提乌等四个地区。联合国南苏丹任务区的维和警察主要工作是围绕难民保护而展开。南苏丹境内由联合国管理的难民营现有7个,难民总数近30余万人,而目前南苏丹联合国民事警察的总数仅几百人。为了保证联合国警察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一线勤务岗位实行“早中晚”三班倒、全年无休的工作模式,其工作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

黄沙漫漫,高温如沸,蚊虫肆虐,疟疾、霍乱等疾病横行,异常恶劣的工作生活条件,考验着维和队员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赴南苏丹维和警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警队长罗志勇说,一年来,不少队员的体重下降了十几公斤,还有人得了疟疾。刚到任务区时,队员许志毅腹泻了一个多星期,队员张正辉被蚊虫叮咬后,身上的脓包一个多月不见好转,至今仍留下深深的疤痕。

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进入了工作状态。2018年10月17日,正在本提乌地区执行任务的维和队员张正辉接到了难民营女孩巧蒂尔(音译)的报警求助,原来巧蒂尔的妈妈刚刚生了第三个孩子,妈妈让巧蒂尔外出借点红糖水。在路上,巧蒂尔遇见了4名身背AK47步枪的劫匪,劫匪们逼问巧蒂尔家里情况,并尾随巧蒂尔抢走了她家里仅剩的两条毛毯和几斤高粱。张正辉立即展开调查,最终成功破获了这起抢劫案。像这样的案件还有很多,张正辉和队员们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引入到联合国的日常警务中,使得本提乌难民营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降低了75%,受到了联合国驻本提乌最高行政首长的赞赏。

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期间,队员孙鹏主要负责朱巴地区难民营的日常工作。这里的难民营周边盘踞着很多不明武装人员,他们非法持有武器,从事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对维和队员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018年12月13日,孙鹏突然接到了对讲机中传来的紧急通知:“各单位注意,3号难民营联防队抓获一名携带手雷的不明人员,请立即前往处理。”孙鹏抓起防弹衣,与队友一起驱车赶往现场。在控制嫌疑人之后,孙鹏向难民营的联防队员提出联系排雷专家处理爆炸物,但负责排雷的专业组织因为宵禁无法赶到现场。这时,难民营的联防队员出于恐惧,不断催促孙鹏和同事带走手雷。

这是一颗碎片式反步兵手雷,内装60克高爆炸药,有效杀伤范围为30米,手雷的安全栓已经不见了,雷体爆炸部也裂开了口。面对随时可能爆炸的手雷,队员张凯主动提出自己拿着手雷撤离。在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他们小心翼翼地撤出难民营,将手雷安全移交。

维和期间,队员们还秉承中国维和警察既是和平卫士又是友谊使者的光荣传统,积极为当地人民做好事、办实事。2018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朱巴、瓦屋、本提乌地区队员走访难民营孤儿院和学校,送去食物、文具;朱巴地区队员组织难民营女足比赛,赠送球衣以及球鞋;本提乌地区队员向难民营赠送了一百支手电筒和数十顶防蚊帽。这些活动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真心爱戴。

警队的出色工作也受到了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高度赞扬,警队结束任务归国前,大使馆专门发出了表扬信,充分肯定他们在南期间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本报记者 李晓群)

    相关新闻
安徽三项目列入全国煤电联营重点推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