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六安市立足实际,着眼发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用好红色资源 加快老区振兴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7-11 08:57:59 责编: 刘东伟

六安市委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立足老区实际,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把学党史与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相贯通,在深化学习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开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新局面。

用活资源,细化方案抓部署

六安市委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牵头领导靠前抓、工作专班具体抓、各级组织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审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方案,作出全面安排,市级领导联系包保8个县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该市还建立市委领导定点联系包保县区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日报告+周例会+月调度”工作机制,实行50项重点工作任务和办实事项目“盘点销号”制度。探索常态化督促指导,抽调32人组建8个督导组,对8个县区、72家市直机关和市属高校、企业开展了三轮督导,有力确保整体质量。

市委理论中心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开展专题学习研讨5次。6月29日,市委书记作专题党课报告;7月2日,中心组成员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并进行交流。

市委党史学教办印发《党史学习教育指定材料学习计划建议表》,压茬推进各地各单位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截至目前,市直和县区开展专题学习1400余次,教育培训9万人次。

六安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遴选命名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许继慎纪念园等25个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因地制宜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作用。围绕独山革命旧址群、金寨县红军广场等红色景点及许继慎纪念馆、鄂豫皖红军纪念园等展馆,推出红色旅游学党史精品线路10条。皖西烈士陵园等7地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3条精品线路。

该市以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入选首批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库试点为契机,对革命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传承,运用4K超高清、5G、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对文物、实景进行三维空间数据采集,完成了1600多件文物、照片的全息扫描和三维数据采集,编写制作了10个红色文物故事。六安市还与上海市杨浦区、淮安市、嘉兴市等建立“长三角四地党史云宣讲联盟”,以线上直播方式在四地同时开展党史云宣讲,线上线下串联四地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共讲、共学、共建、共享”。

六安市利用文艺的力量,努力讲好红色故事,举办“百年风华 光影有你”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快手线上征集作品1716部,播放量3.9亿次;举办“我有红色传家宝”抖音晒宝大会,全国11.65万网友在线观看,点赞量达2.62万次;创作了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广播剧《闪光的家书——查茂德家书》等一批文艺作品。策划了“宣传一批红色故事、寻访一批红色遗迹、挖掘一批榜样人物、组织一批推介活动、跟进一批实事清单”的“五个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传,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专题专栏,推出“百名老区网民颂党恩”“百名青年诵党史”等系列短视频,取得了很好效果。

形式多样,精准施教抓学习

针对机关党员、青少年群体和基层群众等不同群体,六安市委有针对性地组建市委宣讲团、专家宣讲团、百姓名嘴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五支队伍”,深入学校、社区(村)、机关单位进行分众化、接地气的宣讲,截至目前,共开展宣讲1100余场,受众8.6万人。在全市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累计竞赛竞答200余场,直接受众2万余人次。连续开展14期“学党史 迎百年华诞”党史知识线上答题活动,参赛人数超31.2万人次,评选“学习之星”30名。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三学三比三红”系列特色活动,组织青年讲师团、红领巾讲师团、百岁红军进校园讲党史,开展16期“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网上知识测试,195万人次参与。

作为农业大市,六安拥有14.9万名农村党员,针对农村党员占比高、年龄大、地域分散、学习能力弱等问题,该市多措并举、创新方式,推进基层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确保农村党员学习不掉队、本领有提高、工作敢担当。根据农村党员的不同情况,六安市对在村任职或工作的党员,发挥示范带动和领学帮学作用,坚持集中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帮助他人学习相结合等方式提升学习质量;对有能力有条件参学的农村党员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党小组会、党员大会、宣讲会、讲党课、板凳会等方式组织学习;对于在外务工流动党员则通过建立一本日常管理台账、邮寄一套红色礼包、建立一个学习微信群、定期开展一次学习交流、征集一批发展良策等“五个一”措施,确保“党员在流动、学习不流失”;对于老党员则组织开展“送学”上门、“补课”到家,让老党员“不掉队”、不漏学。针对农村党员特点,六安市从全市农村文化带头人、乡村红色旅游讲解员和文化热心群众中,遴选乡村名嘴20名,并进行党史宣讲专题培训,由他们用大鼓书、四弦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化形式,用身边人、大白话讲群众想听、爱听、听得懂的党史故事,广受好评点赞。六安市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战策划开展了如书记上党课评比、党史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投入2000余万元升级改造农家书屋,增添红色书籍;组织7.2万余农村党员瞻仰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开通乡村“党史大喇叭”,每天推送党史微宣讲、经典红歌、红色故事、爱国诗歌朗诵等音频内容,每次播放30分钟,确保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受教育。

坚守初心,真抓实干解民忧

六安组织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用好“四进四促”“背包调研”等成功经验,组织开展“传承百年老区红 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行五步流程法,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痛难点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收集梳理了517条“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其中市领导办实事项目清单55项。作为革命老区,六安市还切实为英烈后代和烈士遗属办实事,开展“烈士寻亲”公益活动,梳理核实寻亲线索40余条,成功为2位烈士寻找到后人。

该市积极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农村促振兴、进企业促发展、进社区促和谐、进基层单位促作风改进”。农业系统、教育系统、司法系统、交通系统等各个部门均根据群众实际需要,推出“定制公交”“家门口的车管所”“四点半课堂”等一系列接地气、解民忧的活动,解决好实际问题。5月13日,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六安市快速组织开展“战疫一线党旗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学党史与战疫情结合起来,在解决封闭小区、封闭单元楼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办实事,实践质量和精准度明显提升。全市2万余名党员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其中,“我把号码留给你,你把困难留给我;你听我劝说,我听你述说”的“两留两说”举措架起了党委政府和普通群众的连心桥,十多万名群众受益,超百万人点赞。

六安市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指导,落实市领导包保联系县区工作制度,坚持定期例会、调度推进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抓好学习宣讲,办好市委专题读书班,开展专题宣讲,掀起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热潮;进一步强化典型选树,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将党史学习教育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

(本网记者 袁野)

    相关新闻
安徽“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创建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