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中国这十年·安徽”主题新闻发布会特别报道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7-21 08:23:42 责编: 刘东伟

产业升级 加快迈向中高端

日前,在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湖工业园,工人在一家陶铝新材料生产企业车间作业。 通讯员 万善朝 摄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未来产业抢滩布局……10年来,我省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优化产业生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链价值链上向着中高端稳步迈进,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9.8%。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题中之义。我省出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意见,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方向,制定工业强基任务表,绘制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升级路线图、施工图。近年来,家电“四大件”年产量近亿台,约占全国1/4;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居全国前列;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0%,集成电路形成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声谷”成为全国第一个以“中国”冠名、第一个部省合作共建、第一个配套专项支持政策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2021年营收1360亿元、入园企业1423家。

产业创新能力强不强,决定着转型升级能否成功。我省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成功创建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四基”薄弱环节和“卡脖子”关键领域,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首批“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中,熔喷保暖隔音材料、先进核能装置辐射屏蔽构件等8项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云计算、通信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正在带来制造模式的深刻变革。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一场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在安徽展开。“十三五”期间,我省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4.8%,累计1.3万户规上企业更新各类设备121万台套以上。分行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累计推广工业机器人近3万台,节能、降本、增效十分显著。开展淘汰落后产能清理专项行动,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制定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支持政策,以羚羊平台为代表的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省内重点培育平台130家,各类平台已连接300万台设备、3215个工业App、3114个工业模型,服务企业13826家。

千帆过尽皆成序,乘风破浪再奋楫。面向“十四五”,我省正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力争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实现“4116”目标: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万亿级产业,现代化工、智能家电、绿色食品、钢铁和有色、光伏、节能环保、纺织服装、轻工及制成品、生物医药、新型建材10个千亿级产业;10户企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60户企业超百亿元。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图景愈发清晰。(记者 汪国梁)

基层实践

智能制造 提质增效

正值年中,位于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的圣戈班管道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线每天满负荷运转。“过去3年,公司投入1.5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成功晋级为省级智能工厂,产品品质提升、成本下降,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去年销售额增长了近八成。”企业负责人介绍。

以工业起家的马鞍山,近年来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出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建立智能制造“项目库”和“智库”,为1000余家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像圣戈班这样的省级智能工厂,已建成15家,此外还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61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拓宽场景应用,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实现智能改造向产出效益转化。以造纸行业为例,投入资金4亿元,促成相关企业生产效率提高32.43%、运营成本降低31.7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率降低31%。(记者 汪国梁)

百姓感言

当前,“双碳”目标已成为广泛共识。我们将面向普通家庭用户推出更智能、更高效的家庭光伏电站产品,助力绿色电力的普及。

——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程师王宝文

安徽叉车集团近年来加快战略转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1年领跑国内同行业市场。这充分说明了积极顺应大势、主动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安徽叉车集团总经理助理毛献伟


    相关新闻
加快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