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多读闲书又何妨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7-25 19:02:54 责编: 刘东伟

“鼓励大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假期等时光多读有意义的课外‘杂书’‘闲书’。”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青少年学生“爱阅读”读书行动方案,其中鼓励学生读闲书引发关注。

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里,读闲书并不被老师、家长所支持。在后者看来,不入经典、与考试内容无直接关系、于当下学业无明显助益的书,都应被打入“闲书”之列。尤其当下教育竞争激烈,唯分数、唯升学导向让部分家长对非功利阅读存在“傲慢与偏见”,视之为分散精力、不务正业、耽误学习。偏见之下,看到孩子读闲书就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孩子虽觉委屈却不知如何辩解。

如今,浙江官方文件鼓励学生读闲书,是对一些人的阅读观念进行纠偏。学生处于“拔节生长期”,需要各种知识营养,未来也有各种可能,读闲书看似漫无目的、浪费时间,实则是开阔视野、兼收并蓄的过程。传统武侠小说里有家国大义、英雄气概,优秀网络文学里有天马行空、瑰丽想象,漫画书里也不乏热血少年、追梦之旅,岂能一概否定?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网络结构,很多创新创造都是通过联想产生的。倘若将小小孩童禁锢于课本知识、标准答案,谈何认识大千世界、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多读闲书,是给孩子一片森林而非一棵树木,涵养的个性兴趣与创造力可能对未来大有裨益。这里的闲书,当然是指有益人们身心成长的书。

开卷有益,很多名人、大家都博览群书、爱读闲书。鲁迅的个人书单里,有不少自然科学、博物学书籍。作家汪曾祺的读书经验是“古今中外,乱七八糟”。话虽戏谑,正说明文学家须是杂家。《中国科学报》曾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爱读武侠小说,空间科学与探测技术专家吴季读得最勤的闲书是《小王子》。科学家对读闲书多持积极态度,他们从中接触不同思想、体会多元表达,有利于创新思维、避免一孔之见。在成就卓著的文学家科学家眼中,不存在完全无用的闲书,普通人又何必将闲书贴上“无用”标签,以狭隘思维封闭孩子的探索之门!

有什么样的阅读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鼓励学生读闲书,就是肯定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充分的选择空间,让他们凭着兴趣“上天入地”,在自主阅读中成长,而不是毫无选择地沿着唯一“正确”道路前进。再者,读闲书不求速成、拒绝急功近利,过程是轻松而美好的,或激起微妙感知,或激发某种兴趣,收获往往是不期而遇。倘若非要规定指标、写读后感、拔高意义,反倒让人头脑紧绷,没了兴致。浙江此次读书行动不搞“一刀切”,阅读数量不设硬性指标,不以“打卡接龙”等方式检验读书效果,尽量给孩子营造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正是尊重教育规律之举。勇于放手、充分信任,耐心浇灌、静待花开,鼓励读闲书背后的教育观值得点赞。

当然,鼓励学生读闲书并不意味着老师、家长可以当“甩手掌柜”。童书市场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如何甄选需要老师、家长在放手的基础上适时引导,让闲书虽“闲”,却“三观”正确、审美在线。更何况,网游、短视频、社交软件哪样不在抢夺孩子的注意力?怎么充分释放闲书的吸引力,让孩子愿意阅读享受阅读,而不是沉迷网络迷失自我,也考验老师、家长的智慧。

暑假是读书好时光,多读闲书又何妨。拒绝功利化读书观的束缚,给孩子一段无拘无束读闲书的时光,由此滋养自由而丰富的心灵,或许是他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刘 振

    相关新闻
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